【兒童也有人權保護防治篇】擴大兒少防護網 預防分級杜兒虐

【兒童也有人權保護防治篇】擴大兒少防護網 預防分級杜兒虐

守護兒童的安全、照顧他們長大成人,不單單只是父母及家庭的責任,也仰賴整個國家、社區、整個群體的力量。喚起台灣兒少保護意識,幫助他們擁有一個健全、安全的家,遠離可能的受虐風暴。

文/高毓霠
攝影/高毓霠、張紫玲

根據兒福聯盟去年所公布的「台灣民眾管教小孩態度與現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有6成民眾表示身旁有熟識的親友會打小孩。儘管有8成3不認同打小孩效果好,但4成5認為打小孩是教養過程必要手段。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研發處研究員朱崇信指出,透過調查顯示「孩子要打才會乖」似乎還是台灣社會父母教養孩子的普遍心態,很多父母親對於「打小孩」的心態是矛盾的,雖然不認為打小孩效果好,但也認為打小孩是教養過程中必要的手段。尤其令人擔心的是,調查發現最多民眾認同國小與學齡前小孩,愈小愈需要打罵。

朱崇信不諱言地說:「年紀愈小的孩子相對較脆弱、較沒有自救能力,這時打罵最容易擦槍走火傷害到孩子。」

喚起兒保意識民眾不應漠視

此外,兒盟另外公布的「2014年台灣兒童受保護權調查報告」數據也顯示,家庭內的暴力其實無所不在。調查顯示有5成兒童(四到六年級)自述曾被家裡大人打,1成1表示家裡大人總是或經常會打他,3成少年主觀認為台灣兒童人權中的「受保護權」有待改善。

雖然兒虐事件頻傳,但一般民眾的兒保認知卻仍停留在史前時代。朱崇信說明,超過半數(52.0%)民眾發現獨留6歲以下幼童在家不會或不一定通報,47.4%民眾看見路人帶小孩行乞也不會或不一定通報,近3成的民眾認為通報會讓施虐更嚴重,甚至也有16%民眾認為不應該干預別人的家務事。

也難怪兒少保通報來自親友、鄰居、社會人士等非責任通報者只有6.7%,且這些受虐兒少生活週遭協助者的通報有減少的趨勢。責任通報人員和一般民眾在辨識、通報能力,均需持續加強與提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UK的廣告標語是這麼說的:「對孩子來說,他們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暴力,他們只有你。」家扶基金會社會工作處主任藍元杉認為,喚起台灣兒少保護意識,是刻不容緩的課題。主動關懷周遭的孩子,建立起關懷網絡,尤其社區中更應去除「自掃門前雪」的觀念,透過公部門、社會福利團體及社區各階層的完整配合,讓兒少保護真正地落實,擁有一個健全、安全的家,並遠離可能的受虐風險。

「發現有疑似兒童疏忽或受虐情事,或遇到符合『高風險家庭評估指標』的家庭,都還是可以將知道的資訊詳盡地提供給113或是縣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供其專業判斷,如果情況危急,也可以直接撥110,讓警察可以迅速提供救援、制止暴力。」藍元杉說。

落實三級預防健全兒少保護網絡

朱崇信表示,目前台灣兒少保護系統,主要可分為三級預防,從初級的加強教育宣導,引領民眾正確認知、次級的從社區中及早發現風險家庭,提供預防性的支持服務、再到三級的家暴及兒少保專業人員進行安全處遇計畫,降低再度發生機率,終極目標是保障人身安全。

事實上,政府與民間均不斷修補可能的預防漏洞、納入立法政策,以建構兒少保護網絡,除了兒少保工作者因為執業範圍的保護職責來及早發現、處理與預防,也呼籲社區民眾共同關注、使兒少保網絡更為周延綿密。

朱崇信提到,政府自2009年開始推動「六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針對應就學未入學、未報戶口、未按時接種疫苗、未納健保的兒童…等情形作主動關心查訪,這方案應確切落實,能有助預防兒虐。

此外,目前政府各部會建立許多資料庫,包括全民健保資料庫、戶役政資訊系統、國中小中輟通報系統、預防接種資料查詢系統等,這些資料庫應橫向整合,透過交叉比對,也能及早發現需要受助的兒少。

有鑑於兒少保人力吃緊,藍元杉進一步建議,針對各縣市區域高犯罪率、高毒品使用率、高中輟率、高家庭暴力事件等地區數據作交叉,建立「熱區」概念,將較多資源與人力投注在高兒虐風險區域,提供家庭更多支持性的服務,防杜兒虐發生。

「由於兒虐事件中,家庭關係複雜化是一項重要因素,尤其容易產生跨縣市的家庭關係,例如分居後一個住台中,一個住高雄,孩子必需兩邊跑時,不少兒虐案件往往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發生。」藍元杉語重心長地說,跨縣市聯繫協調與合作,像是案件轉出(入)銜接時間差的掌握等都須再強化,降低兒虐風險。

協助身邊受虐兒 受虐徵兆聽看聽

如何關懷可能潛藏於生活周遭的受虐兒呢?他們通常又會有什麼特徵?

1. 體型瘦小或飲食不正常
身材比同年齡小孩偏瘦小,常顯飢餓狀態、行乞或偷竊食物行為,身上常髒兮兮、有異味,夏天穿冬衣,冬天穿不夠暖。

2. 不正常的生活作息
可以先從孩子常態的生活作息來觀察,像是醫療院所發覺幼兒未準時施打預防針,或是學齡階段的孩童缺曠課、上課時間在外遊蕩…等情形。

3. 明顯新舊傷或情緒不穩
再來,可以注意孩子的身體四肢有無明顯莫名新舊傷痕,則可能疑似是遭受虐待的狀況。另外,若孩子有情緒狀況不穩定,人際關係出現明顯違常…等,也都有可能是遭遇不當管教對待。

4. 聽聞異常哭鬧爭吵
最後,若在生活情境周遭,有聽到嚴重的家庭爭吵聲音,父母管教孩子責打及哭鬧聲音,也都是兒童虐待的可能訊息。

倘若有發現周遭親友、同事有情緒困擾、管教議題,甚至自身遇到孩子有遭受不當對待、及有上述可觀察到的現象時,請盡速進行通報或加以諮詢。

你可以立即通報113婦幼保護專線、110警察局、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或是如家扶基金會:0800-078-585、兒福聯盟:(02)2550-5959、勵馨基金會:(02)8911-8595、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02)2881-1200…等兒童保護單位,讓社會關懷的力量,及時進入有需要的家庭中進行協助。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