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長活用空間 傳承文化 無私造福桑梓

里長活用空間 傳承文化 無私造福桑梓

彭梅香  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里長

藝術里長美化環境 關懷據點活動多
建立照服員志工團隊 盼政府更注重長輩保健照顧

245頭家開講淡水文化里辦公室在真理大學附近,走進里辦,許多里民正在玩桌遊,還有人在唱卡拉OK,好不熱鬧。里長彭梅香說,由於文化里多達22%里民是65歲以上長輩,因此除了她自己有照服員執照,還有3位志工在她的鼓勵下也取得證照,「我們幫助了好多走失、跌倒,或是中風的長輩,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這方面的資源。」

彭梅香介紹,文化里的老人關懷據點歡迎各里的長輩一起來使用。她受訪前一天剛剛出國考察社區長輩照顧制度回來,她說,台灣在這方面已經落後十幾年,亟需趕快追上。「現在公托已經上軌道,但長輩照顧相對缺乏。比方像失智的衛教工作,可以馬上先來做。」里上已全面裝設監視器,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協尋失智老人。

當前正值酷暑,一次有位長輩突然就全身冒汗疑似中暑,血壓飆高到200多,當時幸虧他正在里辦唱卡拉OK,因此立刻送醫開刀。又有一次一位長輩摔倒在自家浴室,整整4天沒人發現,也是她警覺很久沒見到人,才到他家中救了他。但照顧老人家不能只靠里長,她盼望政府能系統性地撥出經費建立制度。

文化里是淡水市區最大的一個里,里民約2,000多人,由於都是老街區的公寓建築,分布範圍廣,「本來文化里街區很老舊,我上任兩屆以來,除了整潔與安全的提升,更致力文化傳承。」彭梅香不但是里長,還是擁有台師大美術系創作組碩士學位的專業畫家,里內多處可見她燒製的美術作品。

245頭家開講

淡水區文化里辦公室唱卡拉OK、玩「以色列麻將」拉密的長輩們。

「淡水以前是滬尾漁港,也是貿易出海口,除了有紅毛城等巴洛克時代建築,從前還有平埔族聚落,文化底蘊豐富,以後我想要做導覽,這是我最大的願望。」不過,眼前她里長的工作極為忙碌,每天早上6點忙到晚上11點,週日電話也不漏接,平常更有里民不分日夜傳簡訊給她。

「如果不是有夢想,根本做不下去!」充滿責任感的她說。雖然每天只睡4個小時,工作之餘她仍致力創作,她的燒箔與金箔作品充滿正能量,多次舉辦個展。她也在里上開設書法、繪畫等課程,延聘她的同學、朋友來教課,例如山水畫就延請黃君璧的大弟子廖賜福教授,很受歡迎。

她說,台灣很多人有心做志工,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值得鼓勵。不過,志工們的組織需要付出心力,舉例來說,日本的老人志工文化很成熟,他們都願意配合時間調度,她認為這是台灣值得學習的地方。(文、圖 / 謝璦竹)

鄒士根  台北市中正區河堤里里長

促成紀州庵古蹟整修 閒置空間化身城市花園
一家之主的用心 打造安全、舒適的社區環境

245頭家開講走進河堤里,可以感受到一股悠閒氣氛,在此擔任里長至今已27年的鄒士根說,里上過去多是公教人員宿舍,屬於文教住宅區。河堤里得天獨厚,不僅交通便利,鄰近捷運古亭及台電大樓兩大站點,里區更緊鄰河濱公園,此外,在鄒士根和志工的努力下,陸續打造里上多處閒置空間,成為可供里民休憩的城市花園。

位於同安街底,充滿歷史及藝文氣息的古蹟紀州庵,近年成為河堤里極負盛名的人文景點。今年3月封街舉辦的紀州庵「河畔風光季市集」,集結書店、出版社、文創、手作等100多個攤位,並邀請街頭藝人表演及企劃作家人文講座,場面熱鬧。

但有別於今日的美好景象,鄒士根說:「剛上任時,紀州庵像是一處廢墟。」建於1917年的紀州庵,原是日本人經營的日式料理店,光復後轉為省府公務人員眷舍,但廢省後無人管理,加上主樓遭火災燒毀,有些居民利用旁邊空地種菜,還有人隨意棄置垃圾,造成環境雜亂不堪。

鄒士根帶動熱心里民一起整地,先是清掃垃圾、除草,再種花、種樹,前後持續了許多年,期間獲得台大城鄉所師生的協助,終於公部門也開始重視這塊空地。文化局編列預算,先是著手建蓋新館,2011年底「紀州庵文學森林」開館,為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爾後2014年日式古蹟也修復完工,免費開放參觀。目前園區內保留了百年老樹及3,000坪綠地,是周邊民眾晨昏散步的好去處。

245頭家開講

鄒士根爭取里上閒置空間,打造可供里民休憩、放鬆的城市花園。

除了多方綠化里上閒置空間、爭取河堤國小人行道實施人車分道等,記者走進河堤里辦公室,發現靠牆桌上放置許多大大小小的包裹,原來里內多為舊公寓無收發室,里長為了服務平日需要上班的里民,還貼心提供包裹郵件代收服務。鄒士根說,里民過來領取包裹時,彼此多一分關心、互動,這也有助於了解里民的需求,可以將服務做得更好。

「里長就像一家之主,也像一位賢慧的家庭主婦。」鄒士根笑著說,他擔任里長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用照顧家庭一樣的心,去照顧河堤里,去發現里上的問題、解決問題,將社區打造成一個安全、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希望居民每天下班回到河堤里,就感覺回到溫暖的家。(文 / 陳羿緻、圖 / 楊濱連)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