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業報 魚怪陷泥

因果業報 魚怪陷泥

整理 /  謝明媛    插畫 / 李柏漢

有一天,佛陀要到毗舍漓城去處理一些事情,途中,經過犁越河時,大老遠地,就聽到人聲鼎沸,好不熱鬧。佛陀心知道是一個可以度化眾生的大好因緣,於是就在一旁休息,靜候因緣的到來。

犁越河流域是個質源豐富的好地方,河中活魚眾多,常有上百艘漁船在此捕魚。河的兩岸是一望無際的萬頃平原,人煙稀少,草地肥沃,每天都有幾百個牧人在草原上牧羊。這天,天氣晴朗,一名漁夫趁著漲潮時分,撒餌釣魚。不久,魚桿有了動靜,漁夫急忙收線,只覺桿頭非常沈重,似是釣到一條大魚,但怎麼也拖不動,他只好呼叫附近的漁夫過來幫忙。一時,大家都圍攏過來,忙著拖拉魚桿。喧雜的人聲,吸引了更多船隻與岸上的牧童過來湊熱鬧。

終於,在眾人的合力之下,這條大魚被拖上淺灘。也許是出盡了力氣,這些漁夫們再也拖不動了,只得任由大魚陷在泥中,不停地翻滾著它龐大的身軀。幾個好事的牧童回到草原四處宣傳,招呼更多人前來拖魚。靠著千人百眾的力量,最後才把這條大魚拖上犁越河的河岸。

仔細一看,這條魚竟生得十分怪異,頭部滿是密密麻麻的小頭,有豺、狼、虎、豹、牛、羊、豬、狗、駱駝、獐、鹿、猴、貓、鼠…等,形形色色,圍觀的群眾看了都駭然不已,還以為是在作夢。

此時,佛早已明白這是怪魚的前世宿孽,所以佛靜悄悄地來到大魚面前,並直呼其名:「你就是迦毗漓嗎?」説也奇怪,這條大魚竟會説話:「是的,我就是迦毗离。」一旁的阿難尊者看了,心中十分好奇,便合十請示佛陀:「謂問世尊,這條大魚何以生得如此怪異?」於是佛陀便把大魚的宿世歷史講出來,讓大家明白其中的因果緣由。

原來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婆羅門教徒,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迦毗离。迦毗离從小就很聰明,博學多才,被村人譽為神童。有一天,迦毗离的母親問他:「我的兒啊!你是如此聰明,這世上還有誰比你更出色呢?」迦毗离答道:「有的,母親,出家眾的智慧就非我所及。」母親又問:「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何不向這些比丘們學習佛法呢?」於是,迦毗离便依從母親的建議,向比丘眾學習經律論三藏。

由於迦毗离天生聰明,對所學的佛法,很快就有所領略,但他心胸狹窄,好勝心又強,總喜歡與人辯法,如果説不過對方,往往就口出惡言,比方像「你們這些蠢才,就像XXX畜牲一般愚蠢,哪裡知道什麼是佛法!」每次他都把百獸的名字掛在嘴邊,當作罵人的武器,因此口業如山,導致今日這種百頭魚身的醜狀,這是他自食其果的下場啊!

這時,圍在佛陀四周,聽佛説法的一千多名漁夫及牧人,在聽完大魚的來歷之後,莫不毛骨悚然,紛紛懇求佛陀收他們為弟子,並謂佛傳授免受業障束縛的方法,而佛陀也當場為他們宣説苦諦法,每個人聽完都當下開悟,混盡結解,即成道果。

而一旁的阿難尊者及其他隨行弟子,則是恨然若失,既悲且懼,並同聲認為:身口意三業,不可不慎啊!(出自佛說《賢愚經》)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

印心佛法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祂是最「清淨」、最「智慧」、能夠入世圓滿、出世圓覺的殊勝法門。

修持印心佛法,要從「清淨」入門,不僅身心要具足清淨,在日常生活中的「身、口、意」,即身體、精神及意識,也都要能夠清淨。也就是說,一旦我們的內心清淨,就像放大光明的太陽一般,可以產生大威德力,普照整個世界。所以一個人要想修行成就,必須先從「清淨」入手。

平常就應該要注意保持「身、口、意」的清淨。因為身體若能清淨,自然就沒有病痛;精神若能清淨,自然過得自在、快樂;意識若能清淨,自然不會有我執、法執;潛意識若能清淨,自然就沒有災難與業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