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修行人開悟的寶典

金剛經 修行人開悟的寶典

自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以來,改用《金剛經》作為印證的寶典。《金剛經》是「性宗」的代表作,般若談空,談的是自性本體,本體如虛空,如虛空的廣大無邊,如虛空的無罣無礙,如虛空的無限能量、無量智慧,但空而不空,空中有妙有,不是空無一物的頑空。世尊開示:「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可見《金剛經》在修行成佛的修持上,是一部多麼重要的經典。

Read more
改變命運 先提升靈性

改變命運 先提升靈性

慈悲的悟覺妙天師父更明白地告訴世人,若靈性層次不高,任憑再怎麼努力,也不容易成功。即使繼續經營祖先遺留下來的產業,也會守不住。故命運與靈性層次高低有密切關係。靈性是命運之母,要轉運就必須先提升靈性的層次。這是世間人普遍蒙昧無知的生命盲點。

Read more
禪定才能見證自性本體

禪定才能見證自性本體

佛家有句話非常貼切,即「唯證方知」,如何證得自性呢?要用一種「秘密內證法」,要以符合自性的條件,進入無形無相的內心世界,進入「真空」狀態的法界,才能用心靈相應法找到祂的存在。

Read more
相應是禪宗修行的秘訣

相應是禪宗修行的秘訣

成佛正法的修行全仰賴上師的「法身」傳證量光予受業弟子,不透過(人間的)語言文字,故可說「真師無形,無法無相」,是有別於一般佛陀說法言教之外的特殊傳法,名為「教外別傳」;是依靠心靈相應印心、同頻共振、心心契合,靈性同證無上菩提的微妙法門。

Read more
修行人要接引有緣、統領大眾

修行人要接引有緣、統領大眾

我們接引的人愈多,自然成就的機會就愈大;就像買彩券,買得愈多,中獎的機會就會愈多。這就是我們要統領大眾一起修行真正的意義。

Read more
修佛的目的是成佛

修佛的目的是成佛

禪宗是從菩薩道起修,要從歡喜菩薩開始,離相修行,修「戒、定、慧、解脫」。其實,靈性投胎為人的目的,正是為了修行而來。修行的目的是為了了脫生死,成就佛菩薩。如何在今生成就佛菩薩呢?悟覺妙天師父開示成佛的步驟如下:

Read more
修行急尋師的重要

修行急尋師的重要

靈性往生佛國,必須化成光體,以光的速度,到達光的世界,永生於光明的佛國淨土,所需要的資糧就是智慧,或稱智慧之光、般若智慧。這種資糧不是隨處可得,只有找到了明師,修對了正法,才能得到。換言之,要皈依證道明師,要皈依「佛、法、僧」三寶,皈依集「佛、法、僧」於一體的證道明師才有用。

Read more
修行人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修行人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菩薩發菩提心是「因」,經過菩薩道的修行,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而成就佛的果位,獲得無上菩提則是「果」。故菩薩修行一定要發大願,由內心向十方諸佛發願,佛接獲菩薩發大願的訊息,都會設法讓這位發菩提心的菩薩獲得各種加持及幫助,助他早日成就所發的菩薩大願,以利益眾生,廣度有情。

Read more
修苦行才能成就?

修苦行才能成就?

達摩祖師《破相論》針砭修行常見的相法,其中,釋迦如來云:「我於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乍看之下,修佛必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看似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對於「三大阿僧祇劫」的解釋,可以從「凡夫的知見」與「大智慧大成就者的知見」兩方面進行闡釋。

Read more
覺悟才是人生起修的關鍵

覺悟才是人生起修的關鍵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禪宗弟子必須具足「慈悲心」、「歡喜心」與「成佛心」才能成就無上菩提。慈是予樂,悲是除苦。修行人若只為自己成就而修,就不是菩薩修行;每天如果都能和心中的自性相應,發出歡喜心,就能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一定要有成就佛菩薩的願心,就能突破一切障礙。

Read more
如何解決生老病死苦?

如何解決生老病死苦?

悟覺妙天禪師一世成就的大法分成3大部分,其一是讓人開悟的「印心佛法」;其二是讓人明心見性的「印心禪法十脈輪清淨法」;其三是讓人成佛的「大佛心印」成就禪法。修行妙天禪師所傳的一世成佛大法,是解脫生老病死苦唯一的有效途徑,靈性將永生於寂靜涅槃的常寂光淨土,不再輪迴於娑婆世界,自然就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

Read more
正法修行、傳統宗教、異端邪教,如何分辨?

正法修行、傳統宗教、異端邪教,如何分辨?

近年來,國外許多邪教組織利用人心的脆弱空虛,以關懷的手段吸引眾多教徒加入,教主為了滿足個人私慾,不僅散播異端邪說,甚至迫害教徒的生命財產及人身安全。從禪宗觀點,如何分辨正法、方便法及邪教?本文從教義典籍、教學方式、修行目標及傳法上師,加以比較並立論闡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