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修行人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試聽,欲聆聽完整內容
歡迎訂閱《禪天下電子雜誌》
循環播放

文/覺妙宗明(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

菩提」是梵語的音譯,相當於中文的「大覺」或「成道」的意思。發菩提心是發願修行佛陀正法,直了成就佛菩薩之義。佛教還有另一個名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與之意義相若,也就是「修佛達到最高的成就果位」。

發大願是成就之因

其實很多菩薩早在久遠劫前便已成佛,只因慈憫眾生而現菩薩相,廣度眾生,離苦得樂,像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等等,應與佛等量齊觀,加以禮敬供養。因此,發菩提心就是發願成就佛菩薩的意思。

菩薩與凡夫在表面上並無差異,差別只在其「心」。凡夫的心渾渾噩噩,尚未覺醒,不知道「人」之所以來到人間投胎,是為成就佛菩薩而來。菩薩則是已覺醒的凡夫,知道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從初發心起,即為初地菩薩。

由初地菩薩往上依次有十個位階,分別是初地歡喜地、二地離垢地、三地發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難勝地、六地現前地、七地遠行地、八地不動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雲地。

這十地只是佛的方便說,並非一成不變的規律,只依菩薩六度萬行的功德大小、修行道行深淺,而加以劃分的境界,是為激勵修行人精進而設,因此不必太拘泥執著。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因發下大願,當下由初地菩薩超越到八地不動地菩薩,法身生出千手千眼。

例如觀世音菩薩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於無量劫前「千光王靜住如來」住世之時,始住初地,因發下廣大菩提願力:「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乃獲「千光王靜住如來」之佛光加被,頓時由初地超至第八不動地(直超7個位階),法身生出千手千眼。(參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菩薩發菩提心是「因」,經過菩薩道的修行,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而成就佛的果位,獲得無上菩提則是「果」。故菩薩修行一定要發大願,由內心向十方諸佛發願,佛接獲菩薩發大願的訊息,都會設法讓這位發菩提心的菩薩獲得各種加持及幫助,助他早日成就所發的菩薩大願,以利益眾生,廣度有情。

因此可以說,「有願,才有力」,比方某甲從事承包工程,承包一項百萬新台幣級的小工程,銀行只願協助融資工程款6、7成左右,約60~70萬而已,但如果他承包的是10億級的標案,就有可能獲得高達6~7億元的融資協助。同此道理,菩薩所發的願力愈大,成就也愈大。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