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著教孩子分享 先給他滿滿安全感
孩子相處的一大課題是分享與合作,能不能與朋友分享玩具,或是融入遊戲中,有多年輔導學生經驗的心理師賴幸瑜說,安全感來自平常家庭規則的建立,如果父母平常規則明確,賞罰分明,而且說到做到,孩子比較容易有安全感,不會擔心自己的東西變成別人的。分享必須建立在所有權的基礎上,父母不能強迫孩子分享,而是從遊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分享。
懂得分手藝術 拒絕「親密暴力」
女性面對愛戀轉恨意,情人變殺手的愛情恐怖份子,該如何自保?兩性專家吳娟瑜強調,兩性交往前應該多「聽其言、觀其行、察其果」,不要太早發生親密關係或投入感情,最好給彼此半年的時間來認識了解對方。最好謹記「感謝為分手之本」,不要全盤否定對方,而是感謝對方過去的陪伴,才能理性收場。
培養覺察力 自我教練第一步
教練的英文是coaching,這個字源自馬車coach。傑作國際專業教練有限公司創辦人、國際教練聯盟(ICF) 認證教練陳世明說,教練是讓我們到達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因此教練並不會給我們指導,而只是與我們對話,透過對話,讓我們找到自己的目標與行動方案,並一路陪伴我們,直到抵達目標。
孩子吵架 父母該介入嗎?
手足吵架時,為了達成協議自然而然會進入一種談判過程,這時,他們可以感受自己與對方的力量,在低頭的同時,也得到自己想要的,透過這個過程而學到自信。「大人若介入小孩吵架,小孩就會失去學習的機會。」只要小孩沒有動手,父母都可以先觀察,除非發生打人的狀況,才需要把他們分開。
教練型領導力 解放極致潛能
在公司裡,不管你是不是主管,一定常常碰到一種情形:主管交代要做的事情,做出來卻完全不是那回事。主管認為,自己明明說得很清楚了,為什麼部屬還做得不對?如果不清楚要做什麼,為什麼又不問?而部屬可能一樣覺得很無辜:主管每次講的都不一樣,到底是要我做什麼?是不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想要做什麼?
老闆決定員工升遷的關鍵秘密
不要以為自己默默地努力,老闆一定會知道,其實老闆都很忙,不見得會注意到個人,尤其在會議上也安安靜靜,該說話的時候又不表達,除非有人推薦,否則老闆很難發現你的存在。職場上時間很寶貴,不是在談戀愛,不要讓別人費盡心思去猜你的想法。
職場「心」能力 從認識自己開始
面對害怕,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一旦開始行動,不確定的事情會變得清晰,不知道的事情也清楚明朗了。去挑戰,恐懼就不見了。只要我們懷著美好的願景去努力,懷著對生命的理想去奮鬥,享受其中的挑戰,享受成長後的喜悅,恐懼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活用80/20法則 創造工作高效能
好不容易通過公司面試,正開始適應職場新生活的步調,卻因突如其來的事件打亂節奏、手足無措;或是已投入職場一段時間,想提升效率,卻彷彿仍在原地打轉,不知該如何下手?其實,若能掌握正確的心態與時間管理法則,就能擺脫「職場小白」,及早就位。
愈吵愈恩愛 夫妻吵架有方法
一切人際關係的源頭是家庭,而家庭的源頭是夫妻。若夫妻關係不好,再注重親子關係,照著書本教小孩,也是事倍功半。「親情流露便是禪」,幸福的父母,才能教養出上進的子女。夫妻吵架是因為彼此還有想要解決問題的想法,不見得一定是壞事,而要看怎麼吵,吵架是一門藝術。
避免網路成癮 妨礙孩子學習成長
如何判斷手機遊戲成癮?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等,與傳統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不管是哪種網路成癮,家長應該明白,不要急著給建議,先從了解開始,多表達關心,並且要忍住擔心。網路成癮本身往往是孩子需要求助的預警訊號;換言之,網路本身不是問題的源頭,而是在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上。
陪伴父母老去 需要的不只是長照
張曼娟說,來到老年,「從焦躁煩悶走到清涼之地」,讓我們可以放下許多重擔,整理出一個更和諧美好的世界,而後好好告別。老年是人生不可缺乏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其說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不如說,「老」才是我們的未來。
冒牌者症候群的自我接納課題
表面上的社會菁英,內心可能暗藏各種心魔,其中一種就是「冒牌者症候群」:不管實際上有多少成就,內心卻還是壓力超大,感覺有如地獄…與一般缺乏自信的人不同,冒牌症候群的人往往是社會菁英,表面上光鮮亮麗,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其實內心深處總覺得自己是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