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翔 永不認輸的台灣精神
馬志翔勉勵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做事要看得長遠,「很多年輕人到我們這行,覺得自己的工作只是天天幫大家買便當、覺得辛苦就離開了,但人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小了。做事情小眉小眼,你永遠都小;想遠一點,看大一點,你終究會變成一個大人物」。
甘仲維 眼盲心不盲的跨界工程師
28歲那年,甘仲維博士班4年級,一邊忙工作和論文,一邊準備和交往近10年的女友步入禮堂,可說是「人生勝利組」。然而有高度近視的他,在工作時卻開始出現暈眩、偏頭痛的症狀。起初不以為意,以為是上班族常見的文明病;等到視力模糊,才被診斷出是眼壓過高引發青光眼。
癱瘓工程師的「罕見」人生 賴志銘:必須打敗名叫「恐懼」的敵人
賴志銘明白一件事,他必須打敗名叫「恐懼」的敵人,。於是他開始觀察自己,一旦恐懼的念頭升起,他就設法讓自己轉念。賴志銘體會出知足的可貴。他強調,不要一直去看自己沒有的部分,失去的就算了,重要的是手上還擁有什麼,要盡可能地去保護、珍惜這些擁有的,是克服恐懼壓力的最好方法。
國際醫療行動深入災區 連淑芬讓世界看見台灣
連淑芬不停地奔波於世界各地災區,以其專業散播愛心,這些扎實的歷練讓她深刻地體悟到,學習並不一定在學校,行萬里路更勝過讀萬卷書。同時她也希望,透過她的國際參與,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讓台灣看見青年新價值。
挑戰生命極限 周凡倒著看人生
曾經試過以倒立姿勢看世界嗎?這是生命教育動畫作家周凡的人生態度,他認為不管任何事,都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但一般人往往都只憑直覺或經驗就妄下定論,而且大都是負面的,「為什麼不試著以另一種角度來看待人生呢?或許問題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困難。」
逆境中,如何儲備實力?
反敗為勝的成功人物,他們的人格特質都具有不服輸的精砷,同時他們都善用原本累積的資源。人生即是不斷反省和學習的過程,放下身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這是很難得的「彈性」,很多人就因為無法衝破自己這一關,而一蹶不振。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台灣的海倫凱勒 莊馥華用摩斯密碼傳愛
隔壁頑童不慎誤釀的一場大火,在半夜裡燒毀一家人的幸福。馥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造成她眼不能看、口不能說、身不能動,只剩下聽覺,這是她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
胡庭碩打造專業公益 走出漸凍人生
他帶著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基因出生。20歲,他是台大首位身障學測滿級分的狀元。如今,他義無反顧地投入社會企業。他說:「我不樂觀也不勇敢;因為忙著想做的事,所以沒時間害怕!」
放下音樂 跨界攝影 田定豐翻轉命運的關鍵
他,出身弱勢家庭,沒有顯赫學歷,做過黑手,卻在26歲創辦種子音樂,成為台灣流行樂壇最年輕的CEO,即使後來他面臨事業崩盤、身無分文的窘境,依然可以翻轉命運,重啟契機。
稻米達人賴青松 農村新經濟推手
20年前,賴青松選擇在宜蘭深溝友善種植稻米,提倡與土地共好的理念,他所創立的「穀東俱樂部」,不僅獲得消費者認同支持,他的務農歷程,更鼓舞許多年輕人選擇前進農村,目前深溝村周邊已聚集近200位年輕的志願農夫,為農村注入嶄新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