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四祖優波毱多尊者: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禪宗四祖優波毱多尊者是印度吒利國人,17歲時得遇禪宗三祖商那和修尊者,蒙其教化並付囑大法,日後廣揚禪法時,教化無數修行人證果。毱多尊者的故事,在《賢愚經》中,有許多發人省思的生動紀載。
禪宗三祖商那和修尊者:非法亦非心 無心亦無法
禪宗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是印度摩突羅國人,姓毘舍多,父親是林勝,母親名嬌奢耶。商那尊者生平的相關記載不多,但相當具有傳奇色彩。相傳祂在母胎內6年才出世,誕生時出現許多祥瑞異象。
禪宗二祖阿難尊者:本來付有法 悟了無無法
阿難尊者,人稱阿難陀,古印度迦毘羅衛國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出家隨侍佛陀27年。因其特別博學強記,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被譽為「多聞第一」。佛陀入滅後,在王舍城第一次的經典結集會中,就是由他背誦出佛陀過去說法的一言一語,才有《阿含經》、《譬喻經》和《法句經》等最初結集的經典流傳下來。
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迦葉尊者這首偈語的密意是說,祂所傳的是世尊傳下來的真正佛法,這是一種無相的心法,一般人不能以肉眼得見,但毋須置疑,這就是佛陀正法,是真正的一真佛法。
禪宗第三十九代大師曹山本寂禪師:覺性圓明 本真不失
曹山本寂禪師俗姓黃,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晚唐禪宗大師,師承洞山良价禪師,為禪宗五家七宗「曹洞宗」二祖。本寂禪師從小精研儒學,19歲在福建福州靈石山出家,25歲受具足戒,後至江西參謁洞山良价禪師,隨侍在洞山禪師身邊修行數年,終獲洞山禪師密付心印。
禪宗第三十八代大師洞山良价禪師:心心不觸物 步步無處所
洞山良价禪師是禪宗五家七宗「曹洞宗」的開山祖師,座下有曹山本寂、雲居道膺、龍牙居遁、華嚴休靜和青林師虔等多位知名弟子,其中以曹山本寂最富盛名。曹洞宗的宗名由來,是源自洞山良价禪師的「洞」,和曹山本寂禪師的「曹」,原本應名為洞曹宗,但因曹洞宗的讀音更為響亮順暢,後人便習慣稱為「曹洞宗」。
禪宗第三十七代大師雲巖曇晟禪師:通身手眼 永劫不失
雲巖曇晟禪師,唐代禪宗大師。年少出家,初參百丈懷海禪師,追隨修行20年,但始終因緣不足,未能契悟玄旨。爾後又依止藥山惟儼禪師,於藥山禪師言下契會,終得其心傳,嗣其法。得道後大舉弘揚禪法,世稱雲巖曇晟禪師。其後繼弟子當中,以洞山良价禪師最為知名,洞山良价及其門下弟子曹山本寂禪師,開創了禪宗五家七宗中知名的「曹洞宗」一脈。
禪宗第三十八代大師仰山慧寂禪師:識心達本 了悟真佛
仰山慧寂禪師(807~883年)俗姓葉,韶州懷化(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代禪宗大師,嗣法於溈山靈祐禪師。溈山靈祐禪師是禪宗五家七宗「溈仰宗」的開山祖師,仰山慧寂禪師是第二代傳人。溈仰宗的宗名由來,「溈」是來自溈山靈祐禪師,「仰」指的就是仰山慧寂禪師。
禪宗第三十七代大師溈山靈祐禪師:情不附物 清淨無為
溈山靈祐禪師(771~853年)俗姓趙,福州長溪(今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人,唐代禪宗大師,嗣法於百丈懷海禪師,是溈仰宗的開山祖師,為禪宗五家七宗中,開宗最早的一派,後繼弟子以仰山慧寂禪師和香嚴智閑禪師最為知名。
禪宗第四十二代大師法眼文益禪師:何須待零落 然後始知空
法眼文益禪師(885~958年)俗姓魯,浙江餘杭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追諡「大法眼禪師」,是法眼宗第一代宗師,為禪宗五家開宗最晚的一派。法眼宗在宋朝初年極為興盛,可惜後來逐漸式微。
禪宗第四十一代大師地藏桂琛禪師:佛法無二 同體大悲
地藏桂琛禪師(867~928年)俗姓李,浙江常山人,唐末五代禪宗大師。桂琛禪師的相關著述不多,但從《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所載的幾段語錄,可以看出桂琛禪師非常善於引導修行人,經常啟發他們去體悟「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