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國家目標待釐清 設置發展中心大可不必

雙語國家目標待釐清 設置發展中心大可不必

文/謝璦竹
攝影/顏志倫

新冠疫情解封,國人蜂擁出國旅遊,機場捷運每到週末或連假期間,常坐滿攜帶行李廂的遊客。不過,相較出國旅客,來台旅客明顯少得多。

據觀光局統計,今(2023)年第一季(1至3月)來台遊客約110萬人次,僅為同期間出國旅遊的208萬人次的半數多一些。

本文探討的是雙語國家政策,或許有人會覺得一頭霧水,這與國際觀光客來台有什麼關係?這是因為政府雙語國家政策的目標,幾乎完全綁在雙語教育上;然而,雙語國家政策是否就等於雙語教育政策?

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劉宜君說,雙語國家政策應該先釐清目標為何。一般而言,目的一是為了走出去,二是為了引進來,而兩者之間還須許多軟硬體的配套。

友善國家更重要

從國發會的說帖上來看,開宗明義就談到「供應鏈全球布局」與「國際移動競爭力」,顯然主要著眼於走出去;然而,以發展經貿而言,並不是只有供應鏈全球布局一項,舉例而言,外國人來台、經貿談判等,都是重要的環節。

在吸引外國人來台方面,不管是觀光還是商務投資,涉及更多的是法令配合與生活環境的調適,例如,剛過去的疫情期間,就常聽聞外國人打疫苗遇到困難的情況;另外,外國人來台要如何取得執照,或是一些居留與稅務問題、子女生活照顧,甚至仲介問題等,都需要全方位的配套措施,絕不只是國人把英語學好就能達成。

至於經貿談判的人才,固然需要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但這種特殊人才的培育,並不是透過目前的雙語教育就可以達成。

劉宜君說,友善國家也應是雙語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除了國人走出去,讓世界走進台灣,無疑更加重要。「友善台灣」指的是對不同文化之間的尊重與理解,並從軟硬體各方面來促成實現。本文開頭談到疫後觀光業表現不如預期,即為友善國家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例如外籍人才(力)的引入,包括白領與藍領,也有許多法令上的歧視與文化上的磨合,都不是靠著雙語教育就可以實現。舉例來說,推動雙語國家政策以來,各級政府官網的英文網頁卻鮮有更新。其他如各種官方文件及流程安排,大至投資申辦、法院判決,小至報稅減稅、疫苗施打等,均不齊備。

以香港為例,香港立法會使用香港話、普通話和英語3種語言,均有同步翻譯。但台灣立法院並未有相關設施。事實上,翻譯為英語也沒有必要,更沒有這個預算。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