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章碧薇 圖片提供 / 瑞旅遊
旅遊好處多,可使人轉換心情、開拓視野,過程中也能跟旅伴建立緊密情誼。當我們年過半百,邁入人生下半局,此時子女已成年,事業與財富累積也小成,應能花更多時間陪伴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與父母偕遊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澳洲、美國也有研究指出,旅行能抗老化、防心臟病。然而,陪高齡長輩出遊挑戰多,為人子女應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
瑞旅遊總經理劉邦中坦言,帶長者出遠門風險高,且長者跟旅行團吃不好、睡不了,回來後生病之事經常能有所聞,因此旅行業者普遍不願經營樂齡族群,甚至明文規定超過70歲以上不得跟團。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卻不見專業友善高齡的旅行社,這也促使劉邦中決定新創品牌,為高齡長者貼身打造合適的旅遊模式。
劉邦中長年從事旅遊業,發現高齡長輩跟團旅遊總是很難玩得開心。他指出,一般旅遊行程緊湊,但長輩行動緩慢,又不好意思給別人添麻煩,只能配合不斷趕路;而平常習慣早睡早起,也因得參加晚上行程而晚睡。整趟旅遊下來長輩們精神緊繃,非但沒享受到旅遊樂趣,回家後身體反而出狀況。
配合長輩作息及飲食
「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長輩不見得能接受。以前有次帶團去日本,晚上睡榻榻米,隔天一對老夫婦起床時,老婆拉老公起來後,老婆自己跌倒;換老公拉老婆起來,老公卻也跌倒,就這樣互相拉了30分鐘,才從榻榻米上起身,原因是他們膝蓋無力,這對年輕人來說難以想像。」
劉邦中再舉例,曾帶父母到自助餐餐廳,發現長輩看不清菜盤上的字卡,無法判斷該道菜是否能吃,因此在原地猶疑許久,耽擱後面要取餐的人。再者年長者食量小、胃口清淡,很注重健康,這讓劉邦中往後服務出團時,盡量避開安排自助餐。
劉邦中年齡50歲以上,他以自身經驗鼓勵同年齡層的族群能陪伴父母出門旅遊。
「有次帶我父親到日本泡溫泉,在溫泉池中聊了許多平常不會講的知心話。其實父母要的是陪伴,去哪玩不重要,重點是跟誰出去。小時候父母縮衣節食,照顧我們無微不至,帶我們到處旅遊;如今我們長大也應回饋父母。」
劉邦中提醒,帶父母出門旅遊,要以他們的需求為主。他舉例,有位客人來電諮詢日本旅遊,表示自己母親坐輪椅、無法走動。因當時行程安排其中一天上黑部立山賞雪,客人表示爬山當日母親可獨自與司機在山下等候。劉邦中當下婉拒,提醒客人樂齡旅遊團是以長輩需求為主,母親既然無法爬山,便不適合此套行程。
煮泰國菜 做和菓子 擴充交友圈
長期觀察、了解高齡長者們的需求後,劉邦中針對樂齡族群提供更細緻的服務,其中幾項包括:出發前了解每位團員健康狀況、作息、喜好等;去、回程到府接送,讓長者免於奔波;每團配置2位服務人員看前顧後,讓長輩安心;每人分配兩個遊覽車座位,讓長輩輕鬆放置行李;團費全含,不用費神翻找支付觀光景點的小費。旅遊結束後,會派專人致電詢問意見,以利下次服務時能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