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傳心 見性成佛

佛心傳心 見性成佛

現代的傳佛心印是直接傳「佛性之光」,只要一門深入,根無大小,人人均可得佛心印而成佛,得佛心印不再是極少數人的機會,而是有心者人人皆可與上師心心相印,同心同行,藉「佛心傳心、佛心印心」而獲得直了成佛的機緣。欲修行成佛,掌握「佛緣」是極重要的關鍵。

Read more
禪宗第十三代祖師迦毗摩羅尊者「悟此隱顯法 非愚亦非智」

禪宗第十三代祖師迦毗摩羅尊者「悟此隱顯法 非愚亦非智」

迦毗摩羅尊者是古印度華氏國人,最初修行外道,具有大神通力,麾下率有徒眾三千。後來得遇禪宗第十二代祖師馬鳴大士尊者,為他開示佛性真諦,迦毗摩羅尊者了悟到修行關鍵要得到證道成就的明師傳佛性,當下開悟,率領三千徒眾一起皈依十二祖修行正法,終得祖師傳佛心印,繼承禪宗正法法脈,為第十三代祖師。

Read more
智慧 看見幸福

智慧 看見幸福

正面的經驗是人類感受到幸福的關鍵,為了幫助大腦建立感恩迴路,幸福感需要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禪修。一般感恩的練習,像是早晚的感恩清單、撰寫感恩日記、回憶幸福時刻等方法,還不足以扭轉業習。道蓮說,大腦要經過禪的宇宙光能洗禮後,才能「升級重灌」,真正離苦得樂。

Read more
從三民主義看國父建國苦心

從三民主義看國父建國苦心

《三民主義》包含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是國父的治國理念與構思。「三民」一詞,最早出現於1905年的機關報《民報》,當時國父不停思考該如何治理國家,1924年期間,他用演講的方式向各地民眾講述「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號召國人覺醒、立志救國。所以《三民主義》就是國父演講稿的彙整。

Read more
解救大腦疲勞 你需要禪定充電

解救大腦疲勞 你需要禪定充電

心靈本身是一個能量來源,當我們透過禪定或深度放鬆,讓心裡的雜音安靜下來,心靈能量就能流入身體,這種感覺就像手機真的插上電源,不只是關機,而是開始補電。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睡得少,但禪定過後,反而覺得比熟睡一晚還清醒。

Read more
禪宗第十二代祖師馬鳴大士尊者「明暗元不二 非取亦非離」

禪宗第十二代祖師馬鳴大士尊者「明暗元不二 非取亦非離」

馬鳴大士尊者,古印度波羅奈國人,於佛陀入滅後六百年間出世,為禪宗第十二代祖師。尊者因修行功德殊勝,一名「功勝」;「馬鳴菩薩」則是人們對他的尊稱,此尊號的由來傳聞眾多,其中一說是尊者說法感人肺腑,連餓了多日的馬兒聽到,都立刻停止進食,專心聽法,聞法後若有感悟而仰天嘶鳴,世人於是尊稱其為「馬鳴菩薩」。

Read more
建立心理安全感 造就高績效團隊

建立心理安全感 造就高績效團隊

主管是營造組織心理安全感的重要角色,當領導者抱持開放的接納態度,成員不會擔心說錯話而被責罰,自然能凝聚向心力,並提高組織效率。心理安全感是一種主觀感受,經由人與人的相處長期累積而來,與主管對待員工的態度息息相關,因此,從成員是否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判斷一個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Read more
惜食愛糧 醜食也能獲新生

惜食愛糧 醜食也能獲新生

醜食投胎創辦人李沅蓁瞄準外貌不佳,但風味及營養具足的水果,製成美味甜點,賦予「醜食」新生命,為食物浪費問題盡心力。她也致力惜食新生活運動,鼓勵依據自身食量點餐,或將剩食帶回家,以減少廚餘。

Read more
禪定維持年輕 靜與動一樣重要

禪定維持年輕 靜與動一樣重要

目前自律神經功能多以心律變異性分析(HRV)檢查來進行量化,即利用心跳與心跳間距的變化,來觀測呼吸、血管與內分泌活動的狀態。許多醫師都推薦利用冥想或腹式呼吸來改善自律神經功能。張剛鳴解釋,禪定之所以可以活化自律神經,其中一個主因就是慢呼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