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領頭出走,台灣投資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政府不要再幫產業預估錯誤的產業政策;經濟策略應加強產業連結,善用WTO在國際間經貿合作影響力的應用;教育政策宜加強高等教育人力資源的培育;前瞻計畫不足以應付產業實質需求,台灣需要更宏觀的投產政策,及溫暖人心的經濟願景。
台巴斷交的後續效應 別再發言刺激中國 撤館談判應考量國家最大利益
台巴斷交後,會否引發斷交骨牌效應?究竟台灣與拉美邦交國之間,存在哪些外交危機困境?台灣該如何因應與巴拿馬斷交後的外交情勢發展?
治水做不好 前瞻輕軌照樣泡水
因應極端氣候變遷,治水方法要與時俱進,除要與國土規劃通盤檢討,更須與都市計畫、城市設計結合;而且治水的大擔子不可能全由水利署負責,如果沒有跨部會整合,各部會各做各的,大雨來襲仍會淹水。
都更緩步如牛 還要等多久
政府似乎也感受到國家都市更新的急迫性,立院4月通過《老屋重建條例》,讓老屋重建免徵或減半地價稅及給予容積率10%獎勵,此一重建條例的通過,對國家的都市更新建設,究竟是一劑強心針?還是如路邊濺起的水花般,不痛不癢?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為什麼各方都不看好?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人民感到困惑的原因,就是沒人知道政府要做什麼?各縣市尚未成熟的軌道建設,卻占計畫最大宗,人民看不到願景。倉促的計畫,缺乏長遠思考,沒有拚經濟的動能,無法描繪台灣前瞻20年的美麗面貌。
川普撤簽TPP,台灣經貿下一步?
TPP不見了,兩岸關係冰凍,台灣經貿戰略仍有2條路,一是美、日雙邊貿易協定FTA,一是「新南向」政策。綜觀國際,唯有美、日兩國可能與我進行FTA談判,政府應加快腳步。「新南向」策略,政府應深入規劃,避開中國「一帶一路」,開創台灣特有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