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購屋4原則 輕鬆買好房
全台房市在2020年回暖,明後年是青年族群買房的良機,只要掌握不偷懶多看房、維持合理房貸所得比、通勤時間不過長、注意流通性與增值空間等4大原則,即便是經驗不足的首購族,也能輕鬆進入房市,為自己選購到好房。
新冠疫情延燒房市 「危機入市」有機會嗎?
房產專家提出警訊:上半年房市可能會出現歷史新低;房價目前還在撐,對建商而言,一定會撐到最後一刻。到底新冠肺炎會不會影響房價,要看疫情持續多久。
房價過高如何解?中央銀行不久前推出第6度信用管制方案,直指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下稱新青安)造成房價過熱,各界也檢討聲浪不斷,財政部隨即推出「貸前徵審、貸後管理、新戶簽切結書」等3項危機管理措施。然而,不管是新青安,還是微調後的新青安,買不起房的困境依舊難解。
讓民眾買得起房,是台灣很多政治人物的競選承諾。繼「史上最嚴」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打房後,行政院再接再厲推出被稱為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修法。不過,囤房稅真的能讓房價下跌嗎?真的能讓大家買得起房嗎?對此,學者看法並不樂觀,甚至,囤房稅反而可能使房價漲更多。
2022年是選舉年,打炒房從央行到內政部、金管會都動起來。專家表示,預售屋投資客已出現退潮;不過,若想要等房價回落,自住客恐怕還得等一等,一方面原物料都在漲,營建成本居高不下;二方面,當前急升息的環境下,房價有機會在1、2年後反轉向下。
為抑制炒房,房地合一稅與實價登錄兩個2.0自2021年7月起實施,期間又碰上疫情重燃,看屋人潮一度急凍,但6月起房市已扭轉先前量縮情勢,轉為量價齊揚,據業者表示,主因歐美經濟疫後復甦,加上量化寬鬆帶來的資金行情,需求與營建成本雙漲。展望今明兩年,從土地成交量觀察,房價漲勢短期內可能會持續。
相較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台灣的社會住宅不僅起步較晚,住宅種類及制度規範亦不完善,讓民眾一頭霧水。這樣的興建計畫,不禁令人懷疑,是否會淪為嘴上答數?
全台房市在2020年回暖,明後年是青年族群買房的良機,只要掌握不偷懶多看房、維持合理房貸所得比、通勤時間不過長、注意流通性與增值空間等4大原則,即便是經驗不足的首購族,也能輕鬆進入房市,為自己選購到好房。
房產專家提出警訊:上半年房市可能會出現歷史新低;房價目前還在撐,對建商而言,一定會撐到最後一刻。到底新冠肺炎會不會影響房價,要看疫情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