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好心、做好事 為何還遭遇劫難?

存好心、做好事 為何還遭遇劫難?

從前從前,有一位員外,一生都行善助人,是村莊裡的大慈善家,卻因故被奸人陷害,在他被斬首前,悲憤地仰天長問:「天啊!我總是心存善念,從不殺生,還時常賑濟災民窮人,為何卻讓我遭此橫逆,而致家破人亡、身首異處?」世間,不乏有許多大善人和這位員外一樣,即使助人無數,仍不得善終,難道善惡業報、因果輪迴,都是假的?

文/覺妙華明

古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又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般因緣果報觀,千百年來影響許多人的行事準則,尤其深受佛教文化薰陶的修持者,會特別留意己身的起心動念與行為果報。

然而,大家要留心的是,若只停留表面上的字義,將因果業報視為直接雙向的反饋,則會流於膚淺,並未通盤深入了解佛教教義體系中的因果律。

摒棄宿命觀 轉業轉運

其實,佛教所談的因果輪迴,是綿亙過去、現在、未來而立之因果業感之理,如上述那位大善人員外,他今生所做的福德,不見得是這一世即能享用得到,而有可能是為子孫後世積德,或是來世才可得到福報。

佛家云:「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此定業難逃。這又讓許多不解因果應報真諦者,不禁納悶:「既然我已受限於因果輪迴,又不可轉業,我今生又何必再努力,何必再行善呢?」

然而,此種「宿命論」之思維,恐怕是過於短視,只想到今世,未思及來世。因現世之貧富窮達,乃前生所造善惡諸業所定之果報;而今生之善惡行為,亦必影響來世之罪福報應。

其實,若懂得在今世好好修行,做真功德,把自己靈性往上提升,雖言「定業不可轉」,但還是可以做到重罪輕受,輕罪則免,甚至在下一世時,能超越六道輪迴,到達四聖之境。

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修行觀念,「心存善念,做好事」乃為人處事的根本,為順著自性而行的自然之道,應該是不求回報的。若每個人都懷著「斤斤計較」的心行善,希冀回報,那不僅行善的美意大打折扣,福德也未必會在今世顯現,當自己望不到善報降臨,就會開始怨天尤人。由是觀之,我們應當摒棄宿命論的消極觀點,莫管前世罪業多重,今世都要滿溢一顆贖罪之心,致力提升靈性,盡力言善行善,努力轉業,至少下一世會更好,不是嗎?

善心善行是為本份

而無論在任何宗教修行,都應該要對己身的信仰存有深厚的信心,不要淪於拜相,或執著於表面教條。例如,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將僧侶從寺廟趕出去,把佛像全毀,即為一種共業、定業。當時不少信徒興起「佛像既毀,神佛亦亡」的想法,以為神佛連自身都顧不了,如何護佑信眾?這即是流於拜相,對佛菩薩的信仰不夠。

另外,在西方有一則寓言,一名男子對上帝虔誠至極,有一天故鄉淹大水,消防人員划著小船,請他撤離家中,他回答:「不,我要等上帝救我。」後來,大水持續瀰漫,他只好跑到屋頂上避難,消防人員開著橡皮艇欲施予援救,他還是回答:「我相信上帝會救我。」拒絕上船。沒多久,水淹過屋頂了,他只好爬到樹上,消防人員這次使用直升機來救他,孰料,他還是執意不走,直說:「我相信上帝會顯現,救我一命。」然而,這位信仰虔誠的男子,最後被水淹死了。

死後,他如願以償在天堂見到上帝,卻不滿地責問祂: 「我一生只相信祢, 祢為何不救我?」上帝回答道:「誰說的,我連續三次派了消防隊去援救你,是你拒絕我的恩典。」

兩則小故事,都在告訴世人,世間的一切,在冥冥之中,都自有安排與應化,以對應婆娑世界的規則。例如,佛菩薩會應化為醫生,為你醫治疾病;或是如上述上帝會安排消防人員,援救生命等,只要信仰夠深刻,凡事但求盡心盡力,相信世事神佛自會安排,在行善之時,就不會那麼功利,反而會明白善心善行,都只是順應自性該做的本份。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