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喜樂家庭的泉源

禪是喜樂家庭的泉源

過去與家人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起摩擦,修行印心佛法後,我開始以平靜、客觀的心看待一切;觀察自己在負面情緒產生當下的內心轉變,並以更有智慧的方式和家人溝通,漸漸地,在相處上也愈來愈和諧。

圖、文/張琳

過去我是個容易鑽牛角尖、十分高傲的人,修行印心佛法後,我的心態整個轉變,最實際的例子,莫過於與家人間的相處。

以前我總是認為:家人應該要用什麼態度和管教方式來對待,也常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比較,覺得父母沒有做到滿分,心裡想:「父母很會管小孩,卻不會管自己!」所以在心態上對父母並不是那麼恭敬。

雖然看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等警世語句或親情故事,總是會讓我心軟流淚;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很難和顏悅色地與父母相處。

尤其家人間很容易因為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起摩擦,甚至說出不好聽的話,過去我總是不客氣地回嘴,直到修行以後,我才意識到這樣的行為不對,後來再被父母責備時,便不再回嘴。

記得有回悟覺妙天師父上課時,解答同修來信詢問:「我還是會跟父母生氣,怎麼辦?」師父很乾脆地答:「修行人還跟父母生氣,還修什麼?不用修了!父母生養我們,大恩難以回報,怎麼還跟父母生氣,傷父母的心!」

師父一句話讓我醒悟,於是我開始觀察,什麼事導致我和父母產生摩擦,走到互相傷害的地步?每當媽媽斥責我時,為什麼我會傷心?媽媽又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

我開始觀察自己在每一個負面情緒產生當下內心的轉變,發現每當我生氣的時候,都會產生一股悶熱痛苦的磁場淤積胸中,因此我儘量讓自己不要生氣。

此外,禪修也使我能夠平靜、客觀地看待一切人事物,例如,若我以「爸媽絕對不會故意傷害我」的前提去思考,那麼當父母責備我時,就不會引起我的負面情緒。

接著我會平靜地思考爸媽說出這句話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在擔心我、他們對我有所期待…」;再回過頭來想:「這個期待是不是我過去所忽視的?我該怎麼改進?」

當我反過來思考時,我發現往往父母的期待是正確的,也是我對自己的期待;於是我從原本的防備心理、回擊反應,轉變成虛心接受、平靜回覆,並先修正自己的行為。

後來我更進一步感覺到:這也是我跟家人溝通的機會,只要和緩地回應,就能讓對方明白:說話的藝術並不難!想要家人改善行為,要怎麼說才不會讓對方產生情緒,對方也會欣然接受。漸漸地,家人間不會再說出讓人難受的話,彼此相處的磁場也變好了!

而在面對其他人事物時也該如此,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或雜念影響判斷。我也發現,社會上發生許多事都是來自於「情緒的累積」,當人們不知如何紓解情緒,或往不好的方向去想時,就會產生許多摩擦;所以,當人心浮躁的時候,社會就不太平靜。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夠來禪修,從中找到更美好、更平靜的自己。

去年我上了「超生命教育講師訓練」課程以後,也感受到與以往不同的體驗,例如禪定更能專注,且在專注禪心脈輪與明心脈輪時感受到光,彷彿有一股喜悅的能量常駐心中,當我情緒平靜時,自然感到開心。

非常感恩師父,讓我在有生之年知道修行對生命的意義,也有機會修行正法。人生非常短暫,師父曾說過:「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創造永恆的價值」以及「人生在世要『立功、立德、立言』」,勉勵我們做大事、造福人群。

我十分認同師父的理念,雖然自己的能力還不足夠,但希望可以在工作上盡本分、在生活上誠摯待人,從中訓練自己的擔當,未來得以承擔更大的責任。我常常在想:若心懷眾生,再辛苦都不為過,希望更多人都能提升更好的生命品質,彼此互助互愛。

張琳小檔案

年齡:
1992年生

學歷:
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現職:
華致資訊業務專員

修行:
2012年開始修行印心佛法
現於高雄禪修會館共修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