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芬 彩筆下的繽紛人生

張淑芬 彩筆下的繽紛人生

在畫中內觀自己,在畫中思維世事,在畫中她看人生,也提升人生,張淑芬期望透過每個筆觸,展現真善美的力量。

文、攝影/高毓霠
照片提供/天下文化《書架上的進行式》

張淑芬,人們熟知的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夫人。但其實,她更精彩的身份,是一位作家、一位畫家、一位從事公益活動的台積電志工社社長。不論是哪一個角色,從初發心不斷精進,她堅持保有內在純淨的力量,並回饋於社會之中。

「如果人生是一座花園,畫畫原本不是我生涯花圃中的一簇鮮花,但是一位好友的繪畫班正好有名額,於是我便加入這個全新的學習,種下了學畫的因,結下了沉浸在色彩與線條中的緣」,2007年,張淑芬打開了一扇門,她說,這是一道通往七色彩虹的門,生命開始繽紛似繁花。在拿起筆一揮而就的快意下,也結實了牆上一幅幅令自己感動的成果。

期望書畫凝聚善念

學畫才三年多,但是張淑芬的作品已超過百幅。在畫中,她內觀自己,思維世事,在畫中,她看人生,也提升人生。

長年張淑芬都走在佛法自修的路上,2008年春天,她參加一場禪三的活動,讓她自覺像是一杯舞動的水,經過一夜澄澈,繽紛止息了,煩躁沉底了,返回本然的晶瑩剔透。她明白,要學習感恩自己擁有的福報,但更重要的,還要保有一顆利他心。在那次禪三活動後,著實點燃她行動的火種,鼓舞她在公益上不斷精進。

出版《書架上的進行式》一書,記錄了她三年多來的畫作與所思所得,更重要的,她想透過畫作、文字,傳達她擔任志工、傳播愛心的理念,傳遞一份開心、喜悅的力量,希望社會每一個人都能種下愛心的種子。當散播更多善的種子,以善念啟動善行,締結善的力量,社會將會更美好。

透過一百多幅畫作的嘗試、觀照、感受、再揮灑,對張淑芬而言,她打破「像」的執著,因為再像都不及心象;「完成」的觀念也打破了,因為四時、人生、天地、宇宙…都是「進行式」,當下的心念行動,才是最珍貴的。

繪畫開創人生新風景

張忠謀對妻子這些年的轉變,也很有感觸。他認為,繪畫讓張淑芬的心靈更開闊,把興趣從打麻將和打高爾夫球轉移到繪畫,張淑芬開始「靜下來」思考,做公益也變得「積極得多」。

「繪畫使得芬靜了下來,靜下來就想得多了。而且繪畫也把芬關心的範圍,從她每天看得見、聽得到的,擴大到畫中的世界,而畫中的世界當然是可以很大的,抽象畫的世界尤其可以很大很大,現在的她,心靈仍在開闊,關懷仍在擴大,仍在進步,一切都是進行式」,張忠謀在新書序文中如是提到。

張淑芬畫作

書法名家杜忠誥曾說:「藝術活動是人類本質生命的一種回歸,它讓人照見真實的自我,進而調整、轉化自我,終至於實現、完成自我。」在繪畫中,張淑芬透過畫筆,調整自己情緒波動與速度,學會收斂,感受中庸。

張淑芬的繪畫風格不斷地在改變,而她也還在尋找自己的風格當中。她的每一幅畫作都是反映當下的內在,只是有時是相反的呈現,在內心平靜的時候,畫布上奔放著情緒;不安的時刻,筆下則是透著天光的綠林,藉此安定心靈。在作畫當中,她渴求的是純然的內心表現。

平靜之光照亮生命

在許多時候,張淑芬選擇沉思,來尋求內外同時的平靜。「平靜猶如一束剔透之光,可以讓人看見繁亂、看見痛苦的根源。」藉此,能清楚的找到生命的許多答案。她認為,平靜在一個念頭與一個念頭中間的空白裡,抓住它雖不容易,但是卻可以為自己安排。

農曆春節時,她與張忠謀到一處僻靜的湖畔,度過一段寧靜假期。期間,在沒有了外在的應對,她感受到內心的流動更加鮮明。

尤其當她在閱讀佩瑪‧丘卓的《當生命陷落時》,更讓她感覺心裡一扇一扇的窗打開了。「心靈深處,彷彿有兩個我,一問一答,一來一往,我看見我,清楚地發現自己的尋求,而我正在清醒的平靜中」,張淑芬說。

也在這時候,她才對於丈夫閱讀時的專注沉潛有了更深的體悟。閱讀不僅只是文字,更在咀嚼事理、品味人生,也思索自己,那種沉潛穿透平面,進入更深邃的情境中。

人常常以為自己夠平靜,其實不然;她表示,我們以為外界給予的訊息都已經收到了,卻不見得如此。一根灌進清水,被認為已經疏通的水管,當我們平靜透視,卻發現還殘留餘渣,就像我們忽略的缺點。但是,當我們能認清,發現缺點,就是革新的開始。

《聖經‧箴言》:「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我想每個人都願意,在某些時刻清理自己的思考。當心靈可以澄清,看到自己的妄念紛飛,看到自己的耐性不足,看到自己內心不定,就正是我們開始了解自己的時候,更重要的,也是我們開始解開痛苦根源的時候。

最後,她鼓勵大家,學會放下,為自己找到一個無壓力的淨空,讓那束剔透的平靜之光,從心裡生起,照亮自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