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竹籬笆的想像 空軍三重一村再現眷村美好

越過竹籬笆的想像 空軍三重一村再現眷村美好

現代社會變動快速,人與人之間的單純美好,似乎已隨著一棟棟的高樓大廈而日漸式微,近期流行的眷村菜,除了滿足我們的味蕾,也帶出了我們對那段特殊歷史的遙想與感受。歲月流轉,眷村從無到有,再從面臨拆除到被保存下來,看竹籬笆裡的人們對彼此最無私的奉獻付出,更是歷史走來不可抹滅的時代記憶。

文/侯彥伶
攝影/施耀程
圖片提供/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眷味廚房FB

1949(民國38)年後,國民政府遷台,帶來了數量約150萬到200萬的軍民,為了解決龐大人口的居住問題,用最簡單的瓦房興建了眷村,原先只是短暫的安置,然而在歷史的推移下,眷村卻成了這些軍眷們安身立命的「家」。眷村文化流傳近50年,在各種文學、影劇中常可窺見其面貌,如《一把青》、《熱海戀歌》、《再見,忠貞二村》等,都是大時代兒女的特殊歷史記憶。

位於新北市三重淡水河旁的空軍三重一村,建於1954年,占地1.38公頃,是新北市最大的防空眷村。當地原本是日治時期的作戰砲陣地,國軍接手後,近60戶軍眷便在此安定下來,單身的軍人娶了本省老婆,開枝散葉,過著戰亂後儉樸堅毅的生活。

隨著社會發展、人口膨脹,漸漸地,老舊眷村已不符合現代城市的居住需求,國防部開始推動「眷改條例」,要將眷村拆除;在熱心市民與眷村組織勤勞奔走,加上公部門的支持下,三重一村順利被保留了下來,成為全台灣僅有的13處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

2018年11月10日,整修完後的空軍三重一村,以「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為名開園,不只善加利用了空屋舉辦多種展覽,更來了4組駐村藝術家,每週末以手作課程、市集的方式與在地民眾互動,為眷村注入新生的力量,除了成為近百部眷村影劇取景場地,也為三重在地帶來了許多文化生機。

回首來時路 眷村就像個大家庭

早期的空軍三重一村,鄰里間情感是非常緊密的,舉凡幫忙顧小孩、有人生病等緊急需求,眷戶們都會義不容辭地幫忙;1960年代淡水河堤防尚未興建時,水患侵襲是家常便飯,大家靠著自力救濟,互相幫忙躲過水災。為了貼補家用,媽媽們也必須接家庭代工來做,只為了讓在外的丈夫與成長中的孩子無後顧之憂。在大人眼中,那是一段辛苦的歲月。

然而卻也因為辛苦,眷戶們對彼此的感情非常重視,因為同在異鄉,唯有相互照料才能有「家」的感覺。一戶人家煮了一鍋肉,飄香三四家,眷村媽媽們都不吝嗇地招呼大家來吃,閒暇時串串門子更是常事。

1960年代的空軍三重一村廣場

1960年代的空軍三重一村廣場,是大人休閒、孩子們放學後玩樂的地方。

對於孩子來說,村內的同儕就像兄弟姊妹一樣親密,彼此更是沒有階級與省籍之分。三重一村末任村長王繼新分享,小時候每到元宵節,大家就提著燈籠與火把,衝到村內的地下甬道探險;以前電視機不普遍,一旦有人家裡出現黑白電視機,一窩蜂的孩子就會擠去那家一起看;或是下了課,三五成群的孩子就丟下書包,直到天黑了才肯回家等等。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年輕人漸漸移往都市發展,眷村人口慢慢減少,在眷改條例下,原本面臨拆除命運的三重一村,2002年開始透過新北市眷村文化協會與三重一村自治會的發起,加上熱心人士的贊同,終於取得公部門支持,得以在眾望所歸下留存了下來,故事,也才有了對外述說的機會。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