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林萬國戲院  變身文化基地

嘉義大林萬國戲院 變身文化基地

「時間在經過/江水流不回/秋天來的信/寫著思念多少…」,聽著台語歌王荒山亮沙啞深情的歌聲,相信許多看過這部民視時代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的觀眾,都會對戲劇背景的老戲院感到印象深刻。這個座落在嘉義縣大林鎮、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萬國戲院,憑著不放棄的再生推動者江明赫,以及理念相同的在地人士,用老屋新創的力量改寫偏鄉不被看好的命運。

文、攝影/侯彥伶
圖片提供/江明赫、鏡采創意行銷 萬國百老匯活動

走出大林火車站,便可一覽大林最熱鬧的街道「中山路」,在這個人口約3萬出頭的小鎮,卻有著不平凡的家鄉文化推動者——江明赫,用長達8年的時間,改造了數度面臨關閉的萬國戲院,讓人群重新走進來。不管是舉辦百老匯活動時,院前的大排長龍;或是播放影展時,台下的感動落淚,還有每隔一陣子就可以看到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小旅行隊伍,都為大林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戲院帶出的,是人們最真實的情感交流,人走進來,把溫暖帶出去,也是江明赫對社區營造的初衷。

1968年落成的萬國戲院,早期以歌仔戲、布袋戲等內台戲起家,當時大林是非常熱鬧的地方,小小的鎮就同時存在著5間戲院,也因為身處軍事營區要塞,加上有大林糖廠,來往的人非常多,讓萬國戲院的看戲人潮絡繹不絕。

然而好景不常,1980年後,台灣錄影帶、DVD及電視台興起,老戲院受到衝擊,萬國戲院也沒能逃過時代轉變,曾改行做卡拉OK、歌舞廳,卻遇到大火摧殘,在大林鎮人口慢慢外移下,苦撐幾年後還是選擇熄燈,這一熄,戲院也沉睡了20年。

不忍家鄉沒落 著手改造戲院

小時候也曾在萬國戲院看過戲,後來北上成為職業軍人的江明赫,有天突然在報上看到一篇報導,政府竟將自己的家鄉大林鎮評選為「沒有特色」的鄉鎮之一,讓他疑惑又難過,也興起了想活化家鄉的念頭。江明赫靈機一動,若能把曾叱吒一時的萬國戲院改造,注入在地文化,與外來的旅客分享故事,那麼一傳十、十傳百,加乘效應下,會有更多人知道大林這個地方。

興奮的江明赫於是開始行動,2012年開始,他利用軍人每月僅有的假期來往台北嘉義兩地,先是與萬國戲院屋主樊豐正溝通理念,取得老屋的無償使用,再跟政府機關協調、寫企畫書申請補助,目標就是把廢棄多年的萬國戲院重新整理。

深感於尋找資源時的漫長等待,以及身為軍人,與文創產業生活圈多有落差,江明赫親自跑到嘉義南華大學上課,跟老師請教學問,吸取進行老屋新創與社區營造的知識,也藉由上課為自己累積人脈資源,與進行社造的同好交流分享,潛移默化中,把萬國戲院行銷出去。

起初,多數人對戲院重生並不看好,認為小鄉鎮發展機會很低,江明赫仍不放棄,秉持著軍人的堅毅個性,一路做,也因為這樣,遇上了一個幫助戲院很重要的轉機。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