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追夢 陳慧潔看見問題改變世界

自學追夢 陳慧潔看見問題改變世界

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只要集結眾人之力,就能讓世界變得不一樣。有了夢想,就要馬上行動。─陳慧潔

文/謝明媛
圖片提供/陳慧潔臉書、格子外面出版社

「希望透過我的故事,可以鼓勵更多人用一點點的愛去改變世界!」洋溢著一臉燦爛笑容的陳慧潔這麼說著,讓人一下子就感染了她所散發出來的無比熱情。

從生活中體驗自學

出生在中美洲貝里斯的陳慧潔,生長在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原是建築設計師,後來到貝里斯技術學院任教,10多年前回到台灣後,便在宜蘭某教會服務,除了一般性的關懷工作外,陳氏夫婦更鼓勵教友參與各項社區服務,包括弱勢孩童課輔、青少年長短期安置等。

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陳氏夫婦自然很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他們覺得,台灣當前的教育制度無法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所以讓4個女兒都在家裡自學。在陳爸爸眼裡,能力勝於學歷,品格更勝於名校;雖然一開始親友都極力反對,但陳爸爸說:「我就是不能接受用考試作為學習手段!學習本來就應該很快樂,不是用填鴨式的背誦抹煞創意。更何況,現在只要上網google一下,就可以把整個地球握在手中。」他希望孩子學到的是,可以帶著走的能力,並且能將創意落實為具體方案。

於是他親自教孩子社會、自然和體育,太太教國語和數學,另外再請一位外國朋友教英文、請教友教音樂;下午則讓孩子彈鋼琴、看課外書。陳慧潔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雖然沒接受過常態教育,但小小年紀的她,已獨力籌辦過多場募款音樂會,還在大學面對比她大的哥哥姐姐分享自己的企劃經驗。曾有一名26歲的研究生在臉書上說,他修了那麼多學分,但行動力和執行力竟遠不如這個少女。

陳慧潔說:「很多人到了2、30歲才四處去演講、辦活動,但我都是提前體驗,這真的很酷!」

做公益從小事開始

大概8歲左右,陳慧潔便開始發想自己能為社會作些什麼,那時她還沒有離開學校自學,有一天,她發現學校每天都會剩下很多營養午餐,實在浪費,後來在徵得校長的支持後,發起了「送餐給獨居老人」活動。這是她踏入公益的第一步。

4年後的某一天,她到學校拿便當,準備送去給獨居老人,突然有個小三生跑來對她說,班上同學用班費合買了月餅,想要送給這些獨居老人過節,她聽了感動萬分,因為她沒想到自己發起的這項愛心活動,竟會引起這樣的迴響。

「爸爸的教育讓我明白,」陳慧潔說,「改變世界並非遙不可及,只要找到自己關心的問題,加入一些同樣也關心這個問題的社群,世界就會開始改變,而且它所產生的影響力是無法想像的。」

自學後,陳慧潔每年夏天都會參與教會為弱勢急難家庭舉辦的募款活動,目標金額是10萬元,這對當時年僅9歲的陳慧潔來說,可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她並沒有退縮,反而毫不猶豫地抱起紙箱,帶著其他孩子,用自己設計的台詞,就到街上去募款。

陳慧潔

陳慧潔在12歲就為急難家庭舉辦募款音樂會

起初大家還很害羞,不敢走向人群,但在陳慧潔一馬當先地帶領下,逐漸突破心防,並愈做愈順手,甚至累計幾年下來,總金額已超過50萬元。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竟是一個10歲出頭的孩子所做的事!

陳慧潔說,她很喜歡聖經裡的一句話:「不可讓人小看你年輕」,她說:「如果你期待某些事情發生,或是期待某些事情被改變,就讓自己成為讓事情發生、以及被改變的那個人。只要是做對的事,及早去做總是對的。」

不去做 永遠不知你能做

2012年,陳慧潔14歲,她看到東非饑民生活困苦,不禁生出悲憫之心,但不知該如何幫助他們。不過她想:雖然自己的力量很小,如果能夠集結眾人之力,一定可以改變東非。

於是她聯絡了世界展望會,打算以音樂會的形式來募款。可是陳慧潔只是一名國二學生,光是籌措經費就令她傷透腦筋,她向爸爸求援,爸爸只給她一疊名片,裡面有記者、印刷廠、音響公司和一些廠商資料,完全放手讓她自己解決。

幸好之前為了幫急難家庭募款,陳慧潔已有辦音樂會的經驗,現在她只要把原來的社區型規格,設法提升為跨國型即可。有了這份信心,她從爸爸提供的名片裡挑出合適對象,一一與之溝通、協調,果然又再一次地完成挑戰。

就在她辦完這場為東非饑民募款的音樂會後,發生了一件讓她意想不到的事:一位高三學生竟來找她幫忙,協助他們舉辦跨校的「飢餓三十體驗營」活動。當然在陳慧潔的領導下,整個活動非常成功,後來還連續舉辦了兩屆。

陳慧潔謙虛地表示,她從這兩次體驗營學到不少領導統御的經驗,因為光是工作人員就有100多位,如何從中做好溝通、調度、並取得共識,都是她最好的學習機會。不過最令她開心的是,「團隊中的每個人都透過這個活動得到成長,這讓我覺得很棒。有些事如果不去做,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做得到。」

榮任親善大使 赴美與各國志工交流

2014年,在超過6,500人參與的「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選拔中,陳慧潔不但入選為傑出志工,還獲得親善大使獎,並代表台灣前往美國華盛頓領獎,與各國青少年志工交流。面對如此殊榮,陳慧潔自豪地說:「如果是在體制內的台灣中
小學,恐怕是辦不到吧!」

從當志工的過程中,陳慧潔明白了什麼是「施比受更有福」,她從來都沒想過,自己會因為單純地想為他人服務,而在小小年紀就學會企劃能力,還有機會到各地演講,甚至遠赴美國與全球志工交流;這何嘗不是自學教育的優勢,讓孩子可以自由發揮與生俱來的天分呢?

陳慧潔榮獲親善大使

得知榮獲親善大使的瞬間,陳慧潔充滿驚喜。

投入選戰 為改變社會盡一分力

2015年九合一選舉,陳慧潔因清新的公益形象及超強的企劃執行力,被台中某位無黨籍候選人相中,邀請她擔任競選團隊的青年創意總監。17歲,還是個花樣少女,就能榮膺戰況激烈的競選團隊創意總監,足以證明她的實力並非一般的花拳綉腿。

這是她的第一份正職,也讓她從激烈的選戰過程中,得到新的領悟,原來除了公益,還有另一種足以影響他人的力量,那就是政治。

「雖然社會公益的影響力不小,但遠遠不及政治。」陳慧潔說,「政府施行一個不當政策,可能需要上百個非營利組織的力量,才能彌補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政治既是管理眾人的事,當然會深深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但就算不參與政治,也不代表我們不用關心。」陳慧潔想透過這次參與選戰的機會,改變年輕人對政治的看法。

雖然最後她所輔選的候選人沒有當選,但這段經歷卻成為她改變人生思維的重要里程碑。所以當她回到宜蘭後,決定接受縣政府的邀請,成為青年事務委員會的一員,希望藉由一己之力,影響更多年輕人關心政治,關心國家。

年紀輕輕的陳慧潔所展現的行動力,可能連成年人都自嘆不如。問她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什麼?她笑著表示,不管年紀大小,都不應成為追求夢想的阻力。她鼓勵每個人都要在追求夢想的路上,看見別人的需要。「要讓夢想成為一種使命,那才真正有意義。」陳慧潔說。

陳慧潔 小檔案

1998年生於中美洲貝里斯,在宜蘭長大

學歷:
自小學二年級起,便在家自學

經歷:
8歲開始投身公益,送餐給獨居老人
9歲上街為弱勢急難家庭募款
12歲策劃籌辦募款音樂會
14歲為東非饑荒募款,協助高中生舉辦飢餓三十跨校活動
15歲獲選親善大使,代表台灣與世界志工交流
16歲受邀演講達上百場,是台灣最年輕的演說家
17歲擔任競選團隊創意總監、宜蘭縣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

著作:
《有了夢想,然後呢?》

獲獎:
第13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親善大使

格言:
有了夢想,馬上行動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