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宜推升電動機車產業進軍國際

政府宜推升電動機車產業進軍國際

油電雙雄爭霸,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但無論競爭態勢如何發展,無疑都是為台灣「由油轉電」的機車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而過程中的種種發展,都將使台灣的機車產業更貼近國際腳步。未來,電動載具將成為主導世界的交通工具;你,準備好了嗎?

文/侯彥伶
攝影/顏志倫
圖片提供/SMAT
資料來源/環保署、工研院、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SMAT

台灣的機車產業發展,已來到不得不面臨轉型的分岔點,在「移動零排放」的交通載具成為全球共識後,台灣要如何抓住這場轉型機會,趁勢追上國際電動化潮流,而非被潮流所淹沒?成為台灣看向未來的重要篇章之一。

原本預計在2035年前實施的「全面禁售燃油機車」法規,因為遭到傳統機車業者的反彈而暫緩,改以「油、電補助並行」的方式規劃,盼給予燃油機車多一點退場的準備時間,同時重新調整對電動機車產業的補助。

對此,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錦程表示,目前全球已有10多個國家正式宣布禁售燃油機車,而台灣原先立意良善的法規,很可惜在去(2019)年急轉彎,沒有跟上國際腳步。

其實,電動載具已是世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塊版圖,不一定侷限於機車,包括飛機都可能發展成電動化的無人載具。而這樣的浪潮,絕非是外力干預可以扭轉的。

不能等能源轉型成功後 才發展電動機車

郭錦程表示,相較於台灣電動汽車的發展,電動機車的發展曲線良好,進軍國際更是指日可待。然而,政府突然暫緩對電動機車的大力補助,不免讓業者無所適從。所謂車輛轉型,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只是有無政策上的助力,將影響它發生的速度;若快,便很容易與國際接軌;若慢,則可能慘遭國際淘汰。

「不能等到能源轉型成功後,才開始發展電動機車」,郭錦程說,我們無法期待能源轉型何時完成,但車輛轉型的國際趨勢並不會停下腳步等待台灣,這是大環境發展的進程,更是一股不可逆的趨勢。

此外,不妨再回過頭來思考,為何全球都要推行電動機車?是否因為溫室氣體已達到地球無法負荷的程度?或是已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莫大影響,所以才導致此一趨勢出現?台灣身為小小的島嶼國家,面對這波世界變動的挑戰,若採取害怕或抗拒的心態,錯失與世界同步的機會,將造成我們在許多產業面技術落後,銜接不上國際。

「其實大眾很難想像,若將目前全台道路上近1400萬輛的燃油機車,全部換成電動機車,全年用電量其實只占全台總發電量的1.2%」,郭錦程分析,電動機車所需的電量,幾乎很難對電網造成額外負擔;即使未來隨著電動化浪潮,用電量上升,但只要做好離峰時段的充電管理,根本不需害怕電網負荷過大。

台灣電動機車市場年產值預估

機車產業「典範轉移」 不跟上將沒入潮流

摒除外界對電動機車的誤解,郭錦程表示,目前政府推行的「機車行升級轉型計畫」,目的是教導傳統機車行,若有燃油機車師傅想學修電動機車,通通歡迎加入。去年以Gogoro開設的班次最多,其他如光陽、山葉等車廠也相繼加入。

「車輛轉型之路確實很漫長,假如能跟上,便有機會脫胎換骨;但若跟不上,很可能會形成典範轉移,被潮流淹沒。」郭錦程舉例,就如同早期拉人力車的車伕,縱使跑得再快,當單車出現後,只能遭到淘汰;或是像過去曾為一代之光的Nokia手機,到了今日也不再受人關注。這些都是「典範轉移」的例子。如何才能不被淘汰?端看政府有無看到關鍵的趨勢走向,以及各傳統車行是否願意投入資源。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