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鐡道博物館─重現榮光】活化再生  延續鐵道文明的軌跡

【國家級鐡道博物館─重現榮光】活化再生 延續鐵道文明的軌跡

台北機廠見證了台灣百年工業歷史的傳承、鐵道的發展,不論在建築、產業脈絡、勞工文化上,都有其價值與無可取代的地位。2015年3月中旬列入國定古蹟後,擺脫被切割開發的命運,但在許多台灣人心中,更期待的是,未來有一天,火車會在這裡再次運轉,成為一座與民同呼吸,「活」的鐵道博物館!

文/高毓霠
攝影/張紫玲
資料提供/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台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

台北機廠在1935年落成之初,還在一片稻田裡,如今被市民大道五段、市民高架與東興路所包圍,附近還有京華城、台北文創大樓的北廠,因為位於信義區精華地段,自2013年吹熄燈號後,就面臨著沉重的開發壓力。

峰迴路轉下,北廠於2015年3月被列定為國定古蹟,面對這個屬於全民的公共財,其未來的規劃是什麼,一直牽動著國人的目光。民眾持續關切,北廠在文化資產保存與商業利用間,如何拿捏平衡?如何用嶄新的一面,重新融入這城市的生活步調,為後代子孫留下前人篳路藍褸的遺跡。

指定國定古蹟 完整保存鐵道工業遺產

台北機廠是跨越清末、日本及國民政府時代的火車醫院,不僅保留鐵道發展的歷程,更是台灣工業進展的縮影。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前發言
人陳建竹進一步說,「這個工業遺產呈現的是當年的一種工業村概念,其工業生態的表現,屬於一種自給自足工場的微型生態。自1935年開始,直到遷廠為止,它一直保有這樣的維修能量,這樣的脈絡理應妥善保存,活化再生,作為後代子孫珍貴的資產。」

綜觀台北機廠整體場域,陳建竹認為,不論在台灣交通發展、經濟產業史、建築歷史、勞動文化以及整體工業遺產等有形、無形資產價值上,北廠都展現獨特鐵道文化與場域精神,具有無可取代之地位與意義!被列入國定古蹟後,北廠擺脫被切割開發的命運,此舉不僅保存鐵道技術擘劃初期重要城市歷史,更在交通科技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環境保育與節能教育日益緊迫的當前,擔負甚為重要的開端。

不過,工業遺址與一般文化遺址不同之處在於,它包含技術、產業與器物。鑒於類似的工業廢墟保存、活化失敗案例的前車之鑑,無不令鐵道專家、文史工作者與民間團體憂心,如華山園區,其經營方向不僅與預期不符外,唯一僅存的一根煙囪,根本看不出原本酒廠的面貌;又如松菸文創館,徒留製菸場的外殼,但過去的機械與內容全被掏空,如此假文創之名,行商業之實,並非真正掌握文創或文資保存的意涵。

如今面對北廠,大家都不希望它成為松菸或華山第二,因此不少專家、文史工作者疾呼,應以更慎重的態度應對才是。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