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契合本心 才能轉識成智

凡事契合本心 才能轉識成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謂無所住,是指根塵無所住。什麼時候根塵才無所住?就是心無所止的時候。當你的心不止於物,便與內在的本心合一,此時的你就是一位真正的菩薩。

《金剛經》上又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才是真菩薩」。事實上,《金剛經》所說的一切,就是「不可見、不可知、不可測」的境界,所以《金剛經》說,如果想以形象來見佛(比如像音丶聲丶色等),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不是正見,不是正法。

當你與本心相契合以後,才有智慧,而且無所不知。為什麼無所不知?因為你已經與萬事萬物融合在一起,你就等於是宇宙,所以無所不知。既然無所不知,當然也知道一切生老病死的來由,知道如何去解決一切問題,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悟後起修」。

真正的修行是從本心修起,所以在還沒有達到「無住」境界,還沒有應合本心之前,都只不過是熱身運動,不能算是修行。真正的修行是超覺智慧,不是實驗推理,而這正是我們不能用意識修行的道理,因為用意識修行就是「心止於物」,心會有所束縛,這時「無明」就已經存在了,怎麼還會有智慧呢?所以佛法不能以意識來推理,就是這個道理。

修行是要將色身的神識之心與內在的本心(也就是佛性)合而為一,才能夠轉意識成為智慧,才能夠事理圓融。什麼是事理圓融?就是不論出世法、入世法,通通都能夠圓通,如果你能做到這樣,當下就是佛。

一般人以為「合十頂禮」就是在禮佛,其實隨時與本心(佛性)相合,以佛性見佛,才是真正的禮佛。修行若能懂得這個道理,照著這個觀念去修,去行,才會有智慧,否則,只是在學佛的表相而已,進步會很緩慢。

生活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合乎真理,也就是合於本心;因為這不但是護持我們的本心,也是真正的禮佛。那麼要如何護持本心?就是不讓心止於物,不讓心被物所矇蔽。修行如果這麼修,就會開悟。至於何時才真正開悟?就是當你與本心應合之後,那時,你會知道很多事情的真相,也會知道佛法的真義,那是和你所看到的文字相是不一樣的,而且你也會明白,原來自己過去所瞭解的,只不過是表相。修行就是要朝著這樣的方向來修,才是正確的方法。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