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商品化了嗎?如何更珍惜台灣就醫資源?

醫療商品化了嗎?如何更珍惜台灣就醫資源?

在健保步向虧損、自費醫療比例提高的現今,如何靠著「聰明就醫」來維護自身就診權益、避免醫療爭議,同時使健保能更永久地延續下去,成了不可忽視的一環。

Read more
健保應避免走向「保小病不保大病」的黑洞

健保應避免走向「保小病不保大病」的黑洞

有專家建議,將基因檢測等所費不貲的精準醫療納入健保給付,可使更多民眾受惠;然而,倘若健保持續走向「保小病、不保大病」的黑洞,這項願望恐怕也難以實現。

Read more
【全球減碳大作戰】能源、減碳6大挑戰

【全球減碳大作戰】能源、減碳6大挑戰

但當前的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遇上節能減碳議題,卻仍面臨以下6項挑戰待解決:1.台灣能源結構進口依存及能源集中度偏高;2.能源價格不合理易生弊病;3.供電吃緊影響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

Read more
《印心•超生》新書發表會—破傳統修行窠臼,立政治大愛典範 

《印心•超生》新書發表會—破傳統修行窠臼,立政治大愛典範 

由趙詠珍女士編著撰述、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發行的新書《印心•超生》,11月10日在誠品台北松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Read more
雙語教育勢在必行,如何讓台灣孩子對英語更「有感」?

雙語教育勢在必行,如何讓台灣孩子對英語更「有感」?

2019年全球英語能力指標中,台灣位居全球第38名,亞洲排名第7,要讓孩子學好英語,除了刻板的教學模式需要調整以外,如何塑造台灣更友善的「英語使用環境」,也相形重要。

Read more
面對2030晉身雙語國家,我們準備好了嗎?

面對2030晉身雙語國家,我們準備好了嗎?

雙語教育的培養,需要長時間和資源的投入,台灣的2030雙語政策又該如何一點一滴推進、水到渠成?

Read more
陸客不來、國人愛出國 國旅觀光再逢寒冬 補助大撒幣 真能帶領台灣觀光起飛?

陸客不來、國人愛出國 國旅觀光再逢寒冬 補助大撒幣 真能帶領台灣觀光起飛?

台灣人為何寧願每年花費上千億元出國玩,卻不留在國內享受寶島美景?台灣觀光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Read more
新南向政策的省思 走出海島觀光 台灣應積極打開國際市場

新南向政策的省思 走出海島觀光 台灣應積極打開國際市場

新南向國家的來客數逐年增加。然而,在新南向之外,台灣還應怎麼做,才能走出海島的觀光路?

Read more
救世會再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正法教化心靈 慈善裨益眾生

救世會再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正法教化心靈 慈善裨益眾生

繼連續5年獲得內政部評鑑、獲頒績優宗教團體獎之後,今(2019)年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再度榮獲內政部肯定,獲頒108年宗教公益獎。

Read more
兼職、派遣、接案…    非典型就業人口急遽攀升 多職多收入?零工經濟愈忙愈窮

兼職、派遣、接案… 非典型就業人口急遽攀升 多職多收入?零工經濟愈忙愈窮

來,與正職工作共存的,將是有如過江之鯽的「零工經濟」勞動大軍,一種更具彈性化、自主化、充滿挑戰性的新世代工作模式已悄悄來臨。

Read more
零工經濟成世界趨勢 各國開始建構「防坡堤」 台灣應及早重視非典型就業勞工權益

零工經濟成世界趨勢 各國開始建構「防坡堤」 台灣應及早重視非典型就業勞工權益

非典就業比例持續抬升的歐美及日韓,紛紛思考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防坡堤」,阻擋零工大軍浪潮來襲。面臨人才短缺、青年逐步踏入非典型工作的台灣,又該如何因應這波新世代難題?

Read more
城市礦山何處去?手機年銷14億支 電子垃圾來勢洶洶

城市礦山何處去?手機年銷14億支 電子垃圾來勢洶洶

台灣環保署統計,2018年全台廢行動通訊產品回收量共計2432噸,其中手機就有608噸,由高科技堆滿的一座座城市電子礦山,究竟該如何解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