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減碳大作戰】綠建築助環保打造低碳永續家園

【全球減碳大作戰】綠建築助環保打造低碳永續家園

建築物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成,最終能源使用率亦占3成,是探討減碳中重要的一環。建築生命週期長,營運期間耗能穩定,如何透過建築設計達永續目的,值得重視。

文、攝影/陳昊安

面對地球溫度2°C保衛戰,減碳已成全球共識。日常生活中,飲食及交通是較明顯可著手減碳的部分,但其實為人遮風避雨、提供活動空間的建築物,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成,最終能源使用率亦占3成,如何由建築方面著手,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值得探討,綠建築或永續建築的概念也正席捲全球。

標章發展早制度漸趨完備

早期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綠化便是綠建築,植被外牆或多層次綠化確實能幫助建物降溫,但只此並不完整。台灣的綠建築標章系統又稱為EEWH系統,分為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4大指標群,全方位檢視建築的環保及永續程度。

以國內著名的綠色圖書館──北投圖書館為例,外圍栽植原生種植物,建物與景觀融為一片,還有水池和浮島,提供生物遮蔽,生物多樣性豐富;而建築的能耗以空調及照明為大宗,利用熱對流的自然通風,及伸出的屋簷進行外遮陽,圖書館內僅需使用吊扇增強空氣流通,就有良好的空氣品質;照明則利用北面溫和而穩定的採光,設置許多讀者喜愛、有如露天咖啡座的陽台,在此閱讀、休憩令人心曠神怡,不愧為最高等級的鑽石級綠建築。

台灣的綠建築發展過程與多數國家類似,由法規及標章制度引導推動,國內超過5,000萬的公有新建物須獲得綠建築合格證書,近年又規定超過2億的公共建設須獲得智能綠建築標章;EEWH系統發展相當早,自1999年實施迄今經數度調整,更逐步發展成家族系統,針對不同功用之建物訂立適合的標準,包括社區、住宿、廠房…還有舊建築改善類,制度日趨完備。

破除迷思綠建築高貴不貴

至今多數人明白綠建築是個複合概念,各地依環境特性而有不同的作法,概念推廣頗具成效,但仍有許多人認為,做綠建築須付出高額代價。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表示,其實多數大型建案進行綠建築評估設計與施作,成本僅會微幅增加3〜5%,增加到1成的是少數;自用住宅若欲進行綠建築設計或改造,由於經常涉及基礎結構的改造,成本上升幅度較大,不過兩者基準不同,不應該拿來互相比較。另一方面,成本增加是有一個比較基準,若基準上升,相對的成本增加就少。

至於某些批評表示標章綠建築是華而不實的建築設計,或者媒體拿綠建築失效大做文章,陳重仁說明,綠建築分為不同等級,凡是合格級以上都可稱為綠建築,但合格只是最低標準,一旦遊戲規則改變就可能落入不合格,若是更高規格的綠建築就不會發生類似事件,不過並非每一棟建物都要追求綠建築的最高等級,綠建築是減法設計,因地制宜、符合使用者需求還是最重要。須提醒的是,最好在初期就尋求專業顧問團隊進行設計評估,一旦施工完成要進行變造,花費和施工期都會增加。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