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勢在必行,如何讓台灣孩子對英語更「有感」?

雙語教育勢在必行,如何讓台灣孩子對英語更「有感」?

娃娃(化名)是私立雙語小學的學生,除了每天都有英語課之外,各式英語書籍、教材一樣也不少,甚至下課還有家教老師一對一複習,每學期學費至少5萬起跳;娃娃的媽媽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即使學費昂貴也得咬牙撐著…。

小海(化名)是台北市公立小學一年級學生,每週固定上2堂英文課,老師雖然強調要落實「英語生活化、快樂學習」,但小海還是對英語沒興趣;回到家後,爸媽也因工作忙無暇陪伴,只能把小海往補習班送…。

文/侯彥伶
圖片提供/陳超明
資料來源/EF國際文教機構

亞洲國家補習文化盛行,日、韓、台灣滿街林立的補習班,曾讓歐美國家旅客嘆為觀止;在台灣,從幼稚園到大學,再從學校到職場,英語一直被視為一項競爭利器,不同階段的入學測驗或國家考試,英語甚至都是必考項目,學英文幾乎成了全民運動。

加上讓孩子「贏在起跑點」是亞洲父母普遍具備的心態,更助長了從小讓孩子學、讀英語的風氣,彷彿及早搶下英語的門票,便能為孩子開啟寬廣的人生大門。

然而,根據海外留學教育機構EF,每年針對所有非英語系國家所做的英語能力調查顯示,今(2019)年全球英語能力指標中,亞洲國家擠進前30名的只有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3國;其中,台灣位居全球第38名,亞洲排名第7,落後南韓、印度、菲律賓等國。讓人不禁反思:強調從小學英語的台灣,怎會出現這樣的落差現象? 

過度強調背誦 台灣孩子變「背多分」

綜觀全球,共有73個國家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加起來多達21.35億,占了全球人口1/3,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8兆美元,可見英語能力在國際溝通上的重要性。

此外,英語能力也常和工作能力相輔相成,國家英語能力愈高,通常生產力也愈高,包括創新力、薪資成長等,也都和英語能力息息相關。以全球現象分析,歐洲仍是英語能力表現最高的地區,尤其北歐國家,經常名列前茅;亞洲國家方面,則是表現兩極,早早推行國內雙語教育、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國人英語程度普遍具有一定水平,但部分亞洲國家仍是未見起色,究其原因,大多與這些國家的英語教育,仍太過拘泥於死記硬背有關。

以台灣英語教學舉例,問題便在過度強調升學、考試取向,但考試又考不出溝通和表達能力,尤其升學考試又以選擇題居多,而非陳述想法的申論或口述,種種原因積累,讓台灣英語教育扎根20多年來,國人英語能力在世界排名仍未普遍提升。

雖然台灣學生在求學路上,需要考很多英語能力測驗,如全民英檢、多益等,但主力大多在單字和文法上,造成「背完了,卻還是不知怎麼用」。反之,學習若要有成效,還必須有大量的聽、說練習,以及緊密的師生互動,讓師資徹底掌握個別孩子狀況,而這也是台灣教育所欠缺的環節。

2019年亞洲國家英語能力排名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陳超明表示,台灣英語能力不佳,原因在於缺乏使用環境,當少了長時間聽與說的訓練機會,語言的學習成效便會急速下降;儘管學生很會背誦,沒有使用能力,也無法應用發揮,如同游泳課若是只教書本知識,卻遲遲沒有下水實際體驗,想學好游泳宛若天方夜譚。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