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30晉身雙語國家,我們準備好了嗎?

面對2030晉身雙語國家,我們準備好了嗎?

為了追上全球競爭力,行政院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透過教學方式的改革,加入沉浸式英語教學,企圖讓台灣在2030年成為如同新加坡、香港等雙語制度國家,與世界接軌,並訂定今(2019)年為「雙語教育元年」;然而雙語教育的培養,需要長時間和資源的投入,台灣的2030雙語政策又該如何一點一滴推進、水到渠成?

文/侯彥伶
攝影/顏志倫
圖片提供/陳錦芬
資料來源/教育部

去(2018)年12月,行政院正式通過「2030雙語國家政策」,根據國發會提出的發展藍圖,整個政策將從「落實政府公開資訊雙語化」、「培育公務人員英語力」、「中小學教育法規鬆綁」、「沉浸式英語教學」等各面向著手,力圖打造台灣國際競爭優勢。

其中,針對中小學教育的「沉浸式英語教學」,透過全面啟動雙語活化,例如將雙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幼兒園、小一,以及在全台特定的中小學內,採部分學科英語授課的做法,一步步強化孩子在校園的英語浸染環境;目標讓現在的小一生,經過12年義務教育洗禮後,能擁有與國際接軌的溝通能力。

對此,接任教育部「CLIL沉浸式雙語教育計畫」主持人職務1年多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系教授陳錦芬表示,雙語教育是一項不得不做的工程,也是一項長時間的必要投資;透過「沉浸式教學」,給予孩子更情境化、生活化的英語環境,擺脫以往追求「背多分」模式的英語教育,是教育改革重要的起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CLIL沉浸式教學」培養英語人

所謂的「CLIL沉浸式教學」,是一種結合內容和語言學習的教學方式;簡言之,便是將學科內容與外語融合,以外語教授科學、藝術、體育、健康等科目,同時傳授知識與培養外語溝通力,是一種雙重學習。

目前全台開始實施「沉浸式教學」的國中、國小共有67所,嘗試將英語融入綜合活動、音樂、美術、體育等操作或藝能性科目,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對英語詞彙的認識,讓學生熟悉英語的存在,以及將英語延伸至生活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在教授音樂課時,音樂老師除了教導如何吹笛外,也順便告訴學生直笛英文為Recorder,讓學生記住這個單字;等到下次上課時,便可直接問學生:「今天有沒有帶你的Recorder來?」;學生不一定得用英語回答老師,只需要聽懂老師說的,進而在腦海中產生印象,便是有成效的學習。

而要順利將英語導入各學科,光靠學科老師是不足的,於是「跨領域師資搭配」成了台灣中小學推行「CLIL沉浸式教學」的必要因素之一,也就是結合英語教師與學科教師,共同以研擬課綱、備課的方式,重新整合課程內容。

「這是跨領域的合作教學,英語老師的責任就是輔導學科老師,教案要共備、教學現場也要共備」,陳錦芬舉例,若是要將英語融入國中的童軍課,首先,童軍老師就必須先擬定課綱,然後邀請英文老師共同討論,哪些環節可以用英語取代、去加深學生記憶;而童軍老師上課時,英語老師便坐在教室後方觀察,需要時便出手輔導。

「CLIL 沉浸式教學」培養英語人

左圖:台北市萬芳國小音樂課,採「沉浸式教學」,讓學生在學音樂的同時,也建立英語能力。
右圖:宜蘭市新生國小健康課加入「沉浸式教學」,以英文融合課堂對話。

然而,陳錦芬表示,「CLIL沉浸式教學」並非追求全英語授課,而是在學生可理解、吸收的前提下,適當地加入英語與其互動,同時不偏離課綱核心;舉例來說,如果音樂老師為每位孩子買一本童書,整個學期只用英文介紹10個音樂家,便認為是達到雙語教學目標,完全是大錯特錯的,因為並沒有將音樂課本身該教的內容傳授孩子,這樣的教學沒有意義。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