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有機島 台灣還要等多久?

邁向有機島 台灣還要等多久?

有機運動推行20餘年,台灣的有機覆蓋率卻不到1%,面對極端氣候、人口暴增、環境劣化的挑戰,有機農業附加的環境效益有其必要,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健康也不能放棄。如何突破既有困境,加緊腳步邁向有機島?我們沒有另一個20年可以等待。

文、攝影/陳昊安
圖片提供/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南澳自然田陳昌江

有個笑話,和尚種田遇到蟲害,他會怎麼做?答案是唸經。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解釋道,唸經不是為了驅蟲,而是為了安心,田地沒有毒了,蟲子就來了;蟲來了,食蟲動物也會跟著來,生態才會漸漸豐富,並自然達到平衡──這就是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是促使生態平衡的農作方式

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的定義:「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遵從當地的生態節律、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循環,而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投入物質。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的結合,她有利於保護我們所共享的生存環境,也有利於促進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的公平與和諧共生。」農委會則簡單定義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

面對氣候變遷、人口暴增的挑戰,有機農業被視為有益於解決環境問題的方式之一,在台灣,有機運動也已推行20餘年,從小眾、互動密切的社群,逐步擴大影響力,到發展出「第三方驗證」和有機標章制度,相近時期,如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簡稱主婦聯盟)這類藉自訂標準,以共同購買的消費力影響生產端的系統也逐漸蓬勃。

然而20年來,台灣的有機覆蓋率仍不足1%,有機通路的總營業額在農業生產總值5兆中僅是九牛一毛;統籌農業事務的主管機關農委會高喊「有機島」多年,欲推廣永續農業;食安風暴後,食農教育重獲重視,為何台灣的有機農業仍推展緩慢,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Q1 為什麼有機產品價格高?有可能變便宜嗎?

國內部分有機通路走高端路線,或者因通路經營、產品進口等因素而產品定價較高,即使是國內有機驗證的葉菜,也因攤提驗證成本而墊高價格,造成一般民眾對有機產品的「高貴」印象。

A1-1 創新農業經濟模式:去中間商,直接找農夫種;降低售價,市場作大。

南澳自然田農夫陳昌江表示,有機認證費用(扣除補助一年約新台幣1萬〜1萬7千元不等)、故事行銷、包裝設計層層墊高價格,又因台灣多小農,產量少,單價高才有足夠利潤,但過去從事科技業的經驗告訴他:「如何降低成本、把量做,才是我們所想的事。」就像現在幾乎人手一台的智慧型手機,價格降低, 把市場做大, 才能造成改變,讓普羅大眾都能享受健康的食物和良好的環境。

南澳自然田以極簡包裝提供清淨好米,募資網頁上也如實比較慣行、有機與契作代耕的成本。右圖為「找農夫種好米」計畫發起人陳昌江。

南澳自然田以極簡包裝提供清淨好米,募資網頁上也如實比較慣行、有機與契作代耕的成本。圖為「找農夫種好米」計畫發起人陳昌江。

陳昌江發起「找農夫種好米」計畫,至今已邁入第8年,消費者揪團集體付費包下「一定面積」的收成,契作農夫負責耕作,並保證最低收穫量,等同於付給農夫一筆「代耕服務費」,在收入有保障的情況下,農民就容易放下疑慮、願意使用友善環境的農法;消費者既可享受較平價的米食,也可避免承受農藥污染之苦,可說兩相互利。

「其實農民也不愛噴藥,」是市場以量計價、論美醜的機制,讓農民必須透過噴藥追求量產和美觀,「找農夫種好米」計畫的運行方式避開既有體制的限制,跨過所費不貲的認證過程,農民安心生產、對消費者負責,其他的媒合、紀錄、宣傳等,透過網路平台和「代耕經理」協助處理,「這是創新的農業經濟模式!」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