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標準頻退讓 政府把關疏漏 民眾做好自保

農藥標準頻退讓 政府把關疏漏 民眾做好自保

今年3、4月,食藥署陸續公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甚至開放新藥用於茶葉上,引起民眾恐慌。農藥殘留是不是真的很可怕?排毒飲食多強調攝取生鮮蔬果,如果蔬果本身有毒物殘留又該怎麼辦呢?

文/陳昊安
攝影/顏志倫

今年3月,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核准農藥氟派瑞(Fluopyram)在茶類上使用,是全球第一個訂下此標準的國家,並提高萵苣和結球萵苣可使用的達滅芬(Dimethomorph)的殘留容許值為10ppm。

公告一出,引起立委與民間團體撻伐,終而暫緩實施;但4月又傳出放寬農藥普拔克(Previcur)的殘留容許量,普拔克可用於8種國人常食用的水果,政府一再想放寬農藥容許值,是否政策逐漸向製造農藥的財團傾斜?引起民眾恐慌。

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教授孫岩章表示,施用農藥的用意在於減少農作損害,過去台灣的農藥管理做不好,服藥自盡的社會新聞也讓民眾聞農藥變色,但「就像人類生病會吃藥,植物生病也要吃藥,如果用藥的好處遠大於壞處,那不用就像傻瓜了」。

林口長庚腎臟科教授顏宗海表示,農藥有許多種類和不同的作用機制,因此農藥殘留的風險危害無法一概而論,但以醫學觀點來看,各種化學成分的毒性、致癌性、內分泌干擾特性(環境荷爾蒙),還有劑量多寡是比較重要的。

孫岩章表示,致癌性和毒性資料在學術資料庫上相當容易查詢,劇毒農藥都已禁用,致癌物也已剔除;顏宗海表示,如果業者都依照規定使用合法農藥,沒有過量使用,也遵守停藥期規定,農產品檢驗合格,理論上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健康風險。

多吃蔬果的好處遠大於微量農藥的壞處

一份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研究則顯示,蔬果充足而多樣化的飲食搭配運動、體重控制,可將台灣每年10萬罹癌人口降至4萬以下,足見蔬果對健康的正面影響。慣行農法消費者可能吃進較多農藥,但有機產品的消費者可能吃進更多硝酸鹽,而兩者在安全標準下對人體健康均無顯著影響。

「多吃蔬果的好處遠大於微量農藥的壞處」,孫岩章說,並肯定「天天5蔬果」的重要性,但是好處與壞處能否互相抵銷呢?「如果是破壞自由基造成的疾病,我們可以說,多吃蔬果確實能夠減少自由基產生,降低傷害」。

農藥雞尾酒效應有憑據 正確洗菜避免吃進農藥

但是民間團體擔憂,個別農藥的微量殘留,會彼此加乘,造成「農藥雞尾酒效應」,而且農藥的毒理實驗時間有限,若長期食用,根本不知道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也表示,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具環境荷爾蒙作用的農藥,應積極蒐集相關研究報告,並擬定管理辦法。

顏宗海表示,許多國際期刊論文指出,農藥毒性間的加乘效果確實存在,民間團體的擔憂不無道理。雖然微量農藥理論上對健康影響不大,但還是儘量避免吃進農藥;水溶性農藥可透過流動清水洗滌去除,或烹調分解、揮發,但脂溶性農藥就很難處理,洗菜、倒掉第一泡茶等方式都是消極應對效用不大,主要還是要靠政府單位在源頭把關。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