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指迷津 便是無上師

誰能指迷津 便是無上師

在靈性的修行上,想要一世成就,師徒之間必須達到心心相印的緊密關係,這是成就的不二法門,否則就得不到法的真髓。

文/覺妙宗明

修行人在追求真理、證悟本心的菩提道上,全然必須仰賴一位已經證道的明師來接引。這與追求知識或學習技術不同。在理性的世界裡,追求知識或學習技術,就像逛百貨公司shopping,貨比三家不吃虧;但在靈性的修行上,如果想要一世成就,則師徒之間的心靈,必須達到水乳交融、心心相印的緊密關係,這是成就的不二法門,否則就得不到法的真髓。

真正的佛法是無學無為的法門,不以理性的意識學習做基礎,而是以心靈的清淨、心靈的交感,得到更高智慧層次的大宇宙光(佛光)為依據。

明師正法 光耀生命

光有光的頻率;當我們起心動念,身旁的光芒立刻振動變化,並與宇宙間性質相同的光,互起共鳴、互起交感。故文人與文人往來,武將與武將往來,不起共鳴者,即所謂不同族群,話不投機半句多。古人云:雲從龍,風從虎,水流濕,火就燥;這種細微的相互交感,一般人是不容易察覺的。

修行人對已證道的明師或上師起恭敬心,認定他是真理的化身,能開佛知見,能使人悟佛知見,並接引身心自性,與絕對的真理合一。

成就的明師具有大智慧力,可以照亮弟子的心,顯示諸佛成就之道,通往解脫之門。故只要對這位證道明師有絕對的信仰心、恭敬心和感恩心,自然就會依宇宙光的交感原理,在師徒之間,心光交互融合為一,心靈融為一體,日久自然可使弟子得到明師的智慧,進而證悟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乃無分別的法界、不二的法界、互即互入的法界。上師的智慧心,與弟子的求道心、恭敬心,互即互入,渾然一體,最後證入無上菩提。

弟子以恭敬心侍奉明師,是「體悟心性、頓入一真」最快速也最簡單的方法。對師父的修行成就有絕對的信心;對師父的教化有絕對的信仰;對師父的人格有絕對的恭敬心;一切出自肺腑,不起懷疑,敬師如佛,如法修行,則必得妙法,成就佛道。

《大智度論》〈卷九十六〉中,龍樹菩薩說:「於師生佛想,以能教佛道因緣故。…諸功德皆從般若得,般若從師而得;是故應視師如佛想。」

弟子不恭敬其師,非但修法不得成就,而且罪業必定無量無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記載,佛告阿難:「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不可輕嫉。…為人弟子,當孝順於善師,慎莫舉惡意向師。惡意向師,是惡意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無異。死墮惡趣大泥犁(地獄)中、餓鬼、畜生。」

不恭敬師父的人,不但修佛不能成就,死後必墮地獄。《佛說正恭敬經》記載,佛告阿難:「若不恭敬和尚、阿闍梨(師父)者,有辟支地獄,名之為滅,彼人命終,生彼地獄。」

恭敬上師 方能成道

弟子恭敬師父,連師父的身影也不得輕踐;如是恭謹、孝順,才能求得妙法。《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說:「若行日中,不得踏師影」。《沙彌十戒并威儀》也說:「不得以足踏蹈師影」;連師父的身影都不能僭觸,何況是謗師,非但自己必墮地獄,而且間接影響很多人連帶不恭敬三寶,說其過惡,令之不生恭敬,妨礙其修行之慧命而墮地獄,害人不淺。

教人修行證道的師父,是大福德人;若能恭敬上師,必獲功德法財,圓滿成就佛道。《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二十〉中,佛如是說:「善男子,若有愛樂法者,於說法師所履道中,以自身血散灑其地,亦不能報彼說法師少分恩德。何以故?說法師者,以能任持如來法眼極難行故。」

《西藏生死書》的作者索甲仁波切,非常強調「尊師」在弘法利生上的重要。他說:「我所證悟的一切,都是來自於我對上師的恭敬。沒有他的加持,我是微不足道的。當我傳法時,我對他的恭敬心,就會引發聽眾的恭敬心。在那美妙的時刻裡,我覺得我的上師就在身邊加持我的學生,打開他們的心靈,迎向真理。」

索甲仁波切還說:「每一位上師,之所以成為上師,都是因為他們謙虛的學習到如何做上師的弟子,而且永遠是他們上師的弟子。」由此可知,如果想成為明師,必須先學習如何做好明師的弟子,尊師重道,然後才可能證道。

禪宗佛心印心的妙法,是心法,是無相法,是無為法,是微妙法,是歷代祖師一脈相傳而來,佛佛傳佛,不傳二佛,佛心印心,不印二心。心法是靠證道的修行人來傳遞,受傳者若不依上師,如何能承接心傳法脈?

《達摩血脈論》說:「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唯有依上師相應法,與師同心同行,同一清淨頻率,水乳交融,感應道交,才能得到佛的心印傳承。心法若不依上師,根本不可能得到。

證道明師是一切靈性的母光,靈性的源頭,我們將來所證悟、所成就的一切,都是上師給的佛澤,一切來自於上師,能敬師尊道者,必能得功德法財,圓滿成就佛道。「修行不離師,離師佛難成」這是修行人應有的認知。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