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空氣惡化 忍忍就過去嗎?

台灣空氣惡化 忍忍就過去嗎?

Editors choice
人體暴露於空汙環境會提高呼吸道疾病及死亡風險,醫師呼籲要有積極穩定的免疫系統,才能全面防護空汙危害。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禪定不但能穩定免疫系統,還可助其發揮最佳功能。

文/蘇立仁博士(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攝影/顏志倫

清晨起來,天空常常都是灰濛濛的,到底是陰天?是霧氣?還是我們擔心的空氣汙染?

「霾」的核心,其實是含著數百種化學顆粒的物質,散布在大氣之中,這些灰塵顆粒懸浮在空氣裡,會使得大氣變得混濁,導致能見度降低。一般而言,靠近地面的氣溫會比較溫暖,因此當氣流上升時,會帶著這些灰塵顆粒在半空中散開。假若上升的暖空氣遇到大氣中出現逆溫層時,暖空氣就無法上升,而會在靠近地面的地方造成累積,形成所謂的「霾」。

空氣汙染對健康影響很大,據台大公衛學院的研究調查發現,細懸浮濃度每增加10微克,罹患肺結核的風險就增加39%,不僅如此,空氣汙染一直都是呼吸道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

2014年,癌症是連續33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而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就是氣管癌、支氣管癌和肺癌。然而在台灣,罹患肺癌者大約有9成女性和4成男性都與吸煙沒有任何關係。

另一個團隊則在同年研究全台灣因罹患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風險評估中,推估可能有高達6000多人與長期暴露在細懸浮微粒汙染的環境有關。

空汙會提高呼吸道疾病與死亡風險

所以,PM2.5是什麼?誠如先前提到,空氣中存在許多汙染性物質,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稱之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懸浮微粒基本上可分為3個等級:第一個等級稱為總懸浮微粒(TSP),顆粒直徑小於100微米,大約像海灘沙粒一般。第二個等級稱為懸浮微粒(PM10),顆粒大小在10微米以下,大約是沙子的1/10,這樣的微粒容易通過鼻腔鼻毛而到達喉嚨。

直徑若小於等於2.5微米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為細懸浮微粒,其直徑約略是頭髮直徑的1/28,粒子可以直接進入肺部的肺泡,並穿過血管,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

PM2.5 到底有多小?

歷史上曾發生幾椿由PM2.5造成的危害事件,如1940年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因為城市裡的汽機車和工業所排放的大量廢氣,讓天空出現淺藍色煙霧,因而引起當地居民眼睛紅腫、喉嚨疼痛、頭痛與呼吸困難,造成大量市民罹患紅眼病,以及超過400位年長者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

還有1952年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是因冬天取暖使用煤炭及工業排放的廢氣所造成。由於當年12月倫敦曾連續多日無風,再加上不斷排放煙霧,使得濃度比平時高出10倍,造成各醫院湧入大量的上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重症病患,合計死亡人數超過萬人。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