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灣危機再起 伊朗問題,美國的忍耐極限到了嗎?

波斯灣危機再起 伊朗問題,美國的忍耐極限到了嗎?

美國總統川普雖曾對伊朗提出談判,不過要在沒有任何前提下,才願意進行會談,但伊朗堅持要求放寬石油出口限制與解除經濟制裁;美、伊關係仍然陷於僵局,中東危機一觸即發。

文/陳羿緻
攝影/林明廣

美國去(2018)年單方退出了伊朗核協議並重新制裁伊朗後,讓波斯灣的緊張情勢再起。作為對美國重啟經濟制裁的回應,伊朗公開揚言,他們也會背棄2015年的協議,而且在今(2019)年6月底前,伊朗的濃縮鈾儲備便已超過2015年核子協議的限制。

自今年5月伊朗攻擊兩艘沙烏地阿拉伯油輪,並擊落一架美軍無人機起,美伊雙方的衝突便開始升高。7月,以色列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基地發動空襲;隔兩天,一艘伊朗油輪在直布羅陀海峽被英國陸戰隊扣押,顯見周邊國家都不願看到伊朗核武器的發展。7月中旬,伊朗又扣押一艘英國油輪,顯示即使有英美艦隊護航,伊朗仍有能力劫持通過荷莫茲海峽的商船。而美軍也不遑多讓,在波斯灣的霍姆茲海峽擊落了一架伊朗革命衛隊無人機。緊張而又神秘的衝突連發,更加劇了波斯灣海域的詭譎態勢。

逐漸升高的衝突,迫使歐洲諸國領袖必須做出決定,究竟是要默許伊朗這麼做,還是要加入美國,向伊朗施壓,重新談判新協議?但美國與伊朗目前仍陷於僵局,伊朗問題後續如何發展?是否會引發中東戰事?全球都在緊密關注。

美國撕毀伊核協議 伊朗提高濃縮鈾儲量反制

川普總統也知道,若美國單方退出伊核協議,伊朗也不會就此束手默認。為何川普還是要退出伊核協議?有分析家提到,川普政府希望改變伊朗政權;對此川普再度重申,他的目標不是改變伊朗政權,而是防止德黑蘭獲得核武器,以及阻止伊朗對中東地區的干預。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表示,2015年歐巴馬偕同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國家及德國,共同談出了伊朗核協議,但無論是商談的過程,還是最後議定的版本,都在美國內部引發了極大的分歧,尤其當時川普所屬的共和黨還是在野黨,反對的聲浪尤其大。

主要是因為在伊朗核協議中,為了提供伊朗停止發展核能力的誘因,而主張放鬆原來聯合國的決議案,降低甚至解除對伊朗的石油輸出限制,或讓美國及歐盟等國放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關鍵爭議點在於,美國境內的反對者認為,不能同意伊朗在尚未真正去核或看到去核的成果之前,就放鬆制裁;但代表前去討論協議的人也明白,當時若不提供伊朗誘因,伊朗是不可能答應簽署協議的,結果還是僵局。

再加上川普總統本來就是喜歡退群的個性,在貿易協議方面更是如此,只要他認為會讓美國吃虧的合約,就二話不說先毀約。但問題是,原本就非常不容易談成的協議,現在想要再重談,就是困難重重。伊朗領導人表示,如果美國重返協議,並放鬆制裁,他們願意與華盛頓談判;然而美國方面則說,美國願意無條件與伊朗會談,但美國提出的談判建議總是遇到伊朗的挑釁。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