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真實教義

佛教的真實教義

整理/高毓霠

在台灣,佛教是非常盛行的修行法門,但是真正瞭解佛教教義,能夠體會實踐的人卻不多。

人人皆可成佛

世尊創立佛教,以其自身經驗,教導眾生成佛的方法,更說明眾生皆有如來佛性,皆有成佛的機會,唯有累世業力及我執與法執牽絆,以致於無法成佛。眾生要如何能夠成佛?需要具足機緣與智慧,聽聞正法,進而開悟成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所謂傳統佛教教義。對一般人而言,傳統佛教教義,指的是經由行善事,而善根圓滿,以及清淨自己的意念。但是,這樣仍不夠圓滿,不是最究竟、最透徹的佛教教義,無法真正成就。因為光是圓滿善根,只是做到佛教三學「戒、定、慧」中「戒」而已,只能成就菩薩,還不能成佛,只是消極的佛教教義。成佛,必須要有般若智慧,透過智慧修行,才能解脫成就。

悟覺妙天禪師在其著作《佛祖心印》一書中,開宗明義表示,最究竟的佛教真實教義,應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本意,圓證菩提」。

意思是說,不管多麼微小罪惡,都不要去犯,一切善事,不論大小,都要去做,這樣就可以清淨第六意識(也就是現在的意識,諸如五官覺知,也是所謂內在意識)。再透過正法修行,清淨第七意識(也就是過去世的因果覺受,所謂的潛意識),破除一切無明及假相,證得真如實相的境界,圓證菩提,成就佛陀。

真正的修行,是脫離不了「自淨本意」。意是五官六意的活動,淨是清淨,「自淨本意」是清淨自己的意念。如果心意清淨,離於妄心,不生煩惱,身心合一,才能以清淨心入道,智慧修行。

所以,每一個修行人,皆應在繁雜俗世中「自淨本意」,並透過禪定,從定中生出般若智慧,將五官六意的根塵轉成智慧,見證本心,從這裡發菩提心。

世尊告訴我們,修行的最終目的,是追求最究竟的成就。因此,修行人應發大願心,追隨明師,正法修行,圓滿功德,並自證佛身,這才是佛教最真實的教義。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