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癌早期發現 治癒率近9成

兒癌早期發現 治癒率近9成

台灣10大死因之首的癌症,令人聞之色變。成人發生癌症的原因,多半是由於病毒入侵及長年累積導致癌變;但孩童的癌症卻大不相同。30年前,台灣兒癌的治癒率僅有10%,但隨著醫療的進步,如今已提升到90%,大幅增加了家屬的信心與期盼。只要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阻止憾事發生。

文/蕭有涵
攝影/顏志倫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太晚發現,增加治療的困難度。根據統計,台灣死亡率的10大排名,以癌症居首,死亡率達28.2%,自2016年即居高不下;然而,兒童的10大死因雖也以癌症居冠,但治癒率卻與成人癌症大不相同。2、30年前,兒童癌症的治癒率僅有5~10%,但現今已提升到90%,有相當高的痊癒機會。而在18歲以下的發病者,多為胚胎瘤的類型,定義為兒童癌症。

先天性遺傳癌症的定義,是藉由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基因,直系傳給下一代;但兒童癌症卻與父母親的精卵子沒有任何關聯,多半不是由先天性遺傳所引起。兒童癌症的案例中,通常都是在娘胎便已開始癌化,極少數是由遺傳所致。

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與骨髓移植科主任醫師周獻堂打了個比方,每個人出生時就像一台全新的車子,用了2、30年自然會損壞,如果年久失修,又經過外在環境的持續刺激,便會導致毀損,因此成人癌症通常會在中老年才出現。但兒童癌症的發生與成人癌症有非常明顯的差異,至於其真正起因,目前仍在研究當中。

一般說來,癌症可分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如子宮頸癌和鼻咽癌,子宮頸癌是藉由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所致,而鼻咽癌是透過EBV(Epstein-Barr virus)病毒產生;後者則像是大腸癌及胃癌,通常都是因為外在環境刺激所引起,與病毒感染無關。

在兒童癌症中,胚胎瘤屬於最常見的癌腫,其中包括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神經瘤、肝母神經瘤、腎母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等。舉例來說,一般成人所謂的肝癌,對6歲以下的孩童會稱作肝母細胞瘤;而大人罹患的腎臟癌,在孩童身上便稱作腎母細胞瘤,這些都屬於胚胎瘤的範圍,好發於3到6歲以前。

兒童癌症9大徵兆 早偵測早治療

如何防範兒童癌症?的確是一項大哉問。在醫學界,會針對某些造成長期影響的疾病,進行某幾種限定性遺傳疾病的篩檢,譬如蠶豆症;因為甲狀腺低下會造成癡呆,所以這類病童會有先天性的代謝異常,但出生時並沒有症狀,於是醫療公共衛生就會進行先天性篩檢,及早預知孩童的身體狀況;另外,如果後天因病毒引發流感,也可知道該打哪種疫苗,或以何種藥物進行控制。但對於兒童癌症,醫學界還不知道它為何產生,當然也無法歸納該如何預防。

許多人可能會推測,是否是母親懷孕時,因個人生活習慣或心情等因素,導致孩童在母親孕期階段發生癌變?周獻堂表示,假如母親有抽菸習慣,的確會在懷孕期間影響胚胎發育,導致胎兒早產、體重降低或發育不良等結果,這些都有案例與文獻研究佐證;但母親抽菸是否會導致胎兒產生癌症,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僅能靠母親保持正常生活和愉悅心情,透過飲食、瑜珈和健康食品的輔助,避免胚胎瘤的發生。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