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來襲 聽覺市場蓄勢待發

Podcast來襲 聽覺市場蓄勢待發

去(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經濟結構,宅經濟趁勢而起,帶動零接觸與遠距商品的商機,也讓5G網路媒介愈顯重要。雖然全球市場彷如止水,但新興產業卻急起直追,Podcast就是其中異軍突起的狠角色。

文/蕭有涵

據各界統計,台灣Podcast聽眾人數保守估計約85~90萬,但媒體產業調查公司(如尼爾森NV、Kantar凱度洞察和iSURVEY東方線上)則推估上看240萬人;對廣大的聲音市場而言,台灣Podcast正蓄勢待發。

Podcast一詞,取自蘋果電腦iPod與broadcast(廣播)的結合;2004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記者首度使用,讓民眾耳目一新,甚至收錄於《牛津英語辭典》,以便搜尋。2005年,台灣廣播產業進入夕陽,業界因有感於危機意識,決意大舉投入,助長了Podcast第一波市場成長期。

然而好景不常,第一波發展在2009年便泡沫化,肇因於當時的科技環境尚不普及,手機網路費率也相對較高,Podcast雖然超前進場,但並未促使廣播產業轉型,反倒使網頁代管服務(Web hosting service)公司幾乎陣亡。短短不過5年,Podcast熱度旋即退潮。

科技、資本到位 Podcast大爆發

SoundOn產業調查計畫主持人Eason Wang提到,全球Podcast的發展成因各有不同;2014年,美國Podcast出現一檔真實懸疑犯罪節目Serial,掀起一股收聽熱潮,短短一個月內,節目收聽人數衝破100萬,iTunes下載次數更高達500萬,成為該年度最火紅的收聽節目。當時美國中西部小鎮曾發生一起謀殺案,由於審理過程錯綜複雜,始終未能結案,因此一群調查記者便以此作為節目主題,結果廣受好評,瞬間拉起美國Podcast的收聽量。

另一大聽覺市場,是擁有許多國內音訊平台的中國,諸如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網易雲音樂等,在中國音訊市場各占山頭。由於中國推動新的音訊政策,要求提升內容質量,再加上5G的護持,使得Podcast在2016~2017年間快速飛升。2019年,喜馬拉雅平台舉辦第4屆123知識狂歡節,主張知識有價、內容付費,甚至創下人民幣8.28億元的內容消費,播客(Podcaster)最高年收高達千萬,令市場嗅到商機。

而台灣Podcast在第一波泡沫化後,去(2020)年又再度崛起,因此被稱為Podcast再生元年。許多人認為,這應是新冠疫情帶來的宅經濟效應,但Eason Wang表示,台灣疫情相較歐美穩定,無論商業、教育或生活起居,均未出現長期性中斷,因此疫情只占部分因素;台灣Podcast之所以能快速竄紅,應歸功於資本力量的投入和科技的普及。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