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惱人的香港腳

揮別惱人的香港腳

文/蔡呈芳(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趙詠珍(專欄作家)

足癬,一般俗稱香港腳,是一種身體表面的黴菌感染,主要為紅色髮癬菌(Trichophyton rubrum)引起的一種常見的皮膚淺部真菌病。

紅色毛癬菌是引起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原住民染上體癬的真菌,在越戰後,由返回國家的軍人及難民帶到世界各地。現代人類大部分的皮癬,病源多是由紅色毛癬菌及鬚髮癬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var)所引起。

根據美國統計,大約有1/5的人口患有香港腳,而在台灣,這個數字應該更高,因為香港腳是盛行於溫暖潮濕環境的一種黴菌感染病。

皮癬菌類的抵抗力強,在脫落的皮屑或毛髮中,可存活數月至數年,主要是通過擦傷直接傳染,但如果接觸被汙染的器具(如梳子、剪刀等),也可能會間接傳染。另外,有些皮癬菌還會透過動物接觸或土地接觸而感染。

皮癬菌喜好入侵皮膚的角質層,所以常會造成患者角質增厚或脫皮等現象,其他菌種引起的香港腳則較為罕見。

民俗療法vs.醫學療法

一般人的觀念認為香港腳無法斷根,所以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便應運而生,其中的「泡醋」應是最常見的方法,或是塗蒜頭、泡尿、泡硫磺、烏梅泡醋等,也偶有耳聞。

這些療法可說是強力的角質剝除劑,同時立即去除黴菌,看似讓患處得到些許改善,但其實是一種危險療法,皮膚科門診常會看到不少因此而皮膚潰爛、發炎的病例。另外,傳統的藥膏雖然比較溫和,但也有穿透力或殺菌力不足的情形。因此對嚴重的香港腳,有逐漸改以口服治療的趨勢。

目前也有一次性塗抹的外用藥膏,但須塗抹整個腳底及側面,而且24小時不能洗掉或抹掉,主要是針對非厚皮及非水泡性的足癬,只要塗抹一次,就能有6成療效。但如果是比較頑固的香港腳,可嘗試脈衝式口服藥,例如terbinafine,每4週給予7天療程,共3次,但須配合外用塗藥。

針對非厚皮及非水泡性的足癬患者,可使用一次性塗抹的外用藥膏,塗抹整個腳底及側面。

香港腳要治癒並不困難,一般口服或外用抗黴菌藥都有效,但很容易復發,治療不完全是部分原因,但重覆感染也不容忽視。

塗抹外用抗黴菌藥時,最好在患處稍作按摩,有助藥物穿透。但即使症狀已經痊癒,最好還是再繼續擦藥一段時間,較易斷根。

有些植物精油,如茶樹精油,雖然殺菌力不強,但止癢效果不錯,不過使用時要小心接觸性過敏反應。

從生活上避免感染

香港腳不太容易自癒,即使痊愈了,也很容易復發。因為在浴室、三溫暖、健身房、旅館地板,甚至自家地板,都可能有潛在感染源。

皮癬菌相當頑固,在28~30°C含氯的水中至少可存活123天,34~35°C的臭氧水中至少可存活18天,室溫的自來水則至少可存活25天。如果要直接靠溫度殺菌,50°C須10~15分鐘,60°C須3分鐘。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