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保險現況篇】台灣市場小 倚賴政府力推

【微型保險現況篇】台灣市場小 倚賴政府力推

台灣的總人口只有2,300萬,而真正屬於社會底層的弱勢人口,也不過才一、兩百萬,以這樣的市場是不足以讓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願意投身進來的。所以台灣的微型保險,必須倚賴政府的力量,才能推動起來。

文/謝明媛

所謂微型保險(Micro insurance), 是從微型金融(Micro finance)發展出來的;微型金融是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所提出的一種觀念,他認為金融消費權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基本人權,即使再窮困的人,也可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所以他創辦了窮人銀行(又稱鄉村銀行),成功幫助弱勢者脫離貧窮。

微保特色 ── 保額小、保費低

由於這個成功經驗,促使聯合國提出一個去貧計劃,希望藉由一些金融工具,幫助世界消弭貧窮,把生活在貧窮線(一天收入不到2美元)以下的弱勢人口降到最低,所以就鼓勵各會員國進行金融改革,第一步先推動微型金融,然後再推動微型保險,讓生活條件比較差的人,也能在風險防範上得到照顧。

從名稱上看,微型保險的微型二字,就是「小」的意思,所以它有兩個特色 ─ 保額小、保費低。但它與一般商業保險的不同之處,就是一般保險都具有儲蓄、保障和節稅等三大功能,可是微型保險只有其中的「保障」功能,所以它的險種自然也受到限制,沒有一般所謂的年金或儲蓄險,而是以「死、殘、醫療」為主的壽險(俗稱死亡險)、意外險和醫療險。

其次,因為保費要低,所以微型保險都採定期契約,而且是一年一期,等到期滿後再續約。如此設計的目的,是希望低收入者不但可以買得起,同時也願意掏錢出來買;因為微型保險不是社會救助,而是要自己付費的商業保險。

台灣微保市場叫好不叫座

前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曾玉瓊表示,政府推動微型保險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國內的弱勢民眾在負擔得起的情況下,可以每年購買基本的保險保障,以防萬一發生事故時,能透過保險理賠而不致造成經濟困境。

然而這項保險政策雖然立意甚佳,但推行多年的投保率卻不高,可說是叫好不叫座。對此曾玉瓊表示,可能是以下三種原因造成的: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