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 打造個人化理財機器人

量化投資 打造個人化理財機器人

文/詹珮蓉

AI(人工智慧)可以協助投資人選股,但是否能即時給予進出場建議,確保投資報酬率?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2023)年6月底,台灣已有16家業者開辦機器人理財業務,資產規模達到台幣73.25億元,自2018年1月的3.24億元起,在5年2個月的時間內,成長了近20倍。

如何運用AI的科技力提升投報率?前策略雲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工程師李昭德表示,先確定投資標的、投資策略後,使用量化分析進行回溯測試(backtesting,簡稱回測),就能立基過去的歷史數據,建立客製化的投資方式,以達到更理想的投資績效。

操作門檻低 但投資組合固定

機器人理財的投資績效究竟如何呢?阿爾發投顧官網資料指出,世界第一家機器人理財公司Betterment在2018年分析客戶資料後,證實透過自動化執行指數化投資流程,可幫助投資人每年創造4.3%的報酬率。據業者指出,超過9成投資人,使用機器人理財都可達成正報酬率,至少不會賠錢。

機器人理財法定名稱為「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又稱為智能投資,只要是透過網路線上互動,並且屬於「全無或極少」人工服務,提供客戶投資組合建議的理財顧問服務。因為操作簡單,人人都可快速上手,吸引不少平時因上班忙碌沒時間看盤,或是投資新手使用,屬於不需花費額外時間的懶人投資法。

相較傳統由理專人員提供服務的方式,機器人理財門檻較低、服務對象較廣,尤其適合小資族及剛接觸理財的小白,提供服務的時間也不受限,可隨時使用,費用也更親民,有些最低1,000元就可開始投資,並具有風險示警的再平衡機制,不會受到投資者情緒波動影響,可理性分析並提供建議。

而傳統的理財方式,主要客群是收入較高或一般存款戶,通常帳戶資金需百萬元以上,仰賴理專的投資專業,能夠有溫度的和客戶互動。

不過,目前台灣機器人理財的投資標的以基金、ETF為主,通常投資人只能選擇機器人推薦的固定投資組合,因此如果只想投資某一特定項目,則無法完全客製化。李昭德認為,「目前市面上看到的理財機器人,通常是業者開發出來的特定模式,但很難能符合消費者個別需求,另外,也不一定能夠即時地給予進出場的建議。」

工程師李昭德運用量化投資制定投資策略。(圖片提供:李昭德)

目前市面上可接觸到的理財機器人通常是屬於初階AI的運用、經過業者回測後取得不錯成果的模型;而李昭德則是涉及進階的AI應用,「我曾經接觸過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AI,透過輸入經濟數據、恐慌指數等參數,分析何時進場、出場能獲得最大收益。」

「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的AI有點類似AlphaGo,能夠自發學習、提高下棋實力。如果是採用rule-based mode(規則主導模式),就不需要輸入太多的參數,就能得到結果。但是難度都很高,會因為參數不足,或是輸入的資料有所偏差,導致最終無法取得理想的報酬率。」不過,除非本身是寫程式的高手,一般人較不容易接觸到此類進階的AI功能,通常多由機構法人進行操作。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