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中醫教你養生與減重秘訣

炎炎夏日 中醫教你養生與減重秘訣

文 / 章碧薇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常言道:「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是出自中醫五行理論,木、火、土、金、水依序對應肝、心、脾、肺、腎。正值炎夏之時,依五行順序來說現在適合養心。健安堂中醫診所院長胡純彰卻表示,五臟相依,不只夏季要養心,其他時節也可保養。

胡純彰指出,一年有四季變化,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氣。四季依序對應生、長、收、藏,觀察大自然現象可發現,夏季地上陽氣旺,陰氣集中到地下,此時躲洞穴會覺得涼爽。冬季地上陰氣旺,陽氣集中到土裡,所以冬季地底溫暖。

以樹木而言,夏天陽氣旺盛,樹葉枝繁葉茂;進入秋季樹葉枯黃落地,分解成養分儲存樹根,以利過冬。

目前以談養「生」為主流,其實也應注重「長、收、藏」。一天之中也有四季,早晨陽氣旺盛,到下午約3點開始由盛轉衰,「因此理論上人們下午3點後應盡量減少活動,但以現代人生活作息來說不容易做到。」

胡純彰認為,中醫的『中』是中道的意思,養生應符合個人體質狀態,不宜過猶不及。因此在炎熱夏季中,應視個人狀況保養。

如何檢視自身體質狀態?其實有些蛛絲馬跡可循,胡純彰表示:「患者來求診,我看對方喜歡吃的東西,大概就知道他的身體狀態。例如想吃炸雞配冰冬瓜茶,表示身體陽氣旺盛,能消化高油食物。但心理壓力大,也可說是較能抗壓;吃清淡表示心理平穩,相對來說身體陽氣弱,所以只能吃清淡的飲食。」

胡純彰曾觀察吃素者對食物不講究,只求溫飽,素麵配豆腐乳就度過一餐,長期累積下,身體虛弱、消化不良,因此他特別提醒飲食應均衡。

學習空腹 食材選在地當季

中醫有句話:「胃以喜者為補」,如果覺得體內燥熱、溫度過高,冰可以為藥,可使血管收縮而不易流汗,但須適可而止。其實喝常溫水最好,吃太多冰傷脾胃陽氣,且如有感冒就必須忌口,以免助病毒生長。

養生應順應自然,夏季天氣熱,也是排汗排毒好時機。胡純彰提醒,平時固定時間運動,不宜待冷氣房過久。運動最好在戶外,若要上健身房宜避開冷氣風口。

「有人問我:『醫師,晚上運動好嗎?』如果平常都沒時間運動,醫師也只能說好啦。但運動時間仍然是早上最好,此時段身體代謝率高,也是運動減重的好時機。」

有些人天氣炎熱容易沒食慾,擔心沒進食會影響身體。胡純彰卻認為,維持空腹也沒關係:「現代人三餐之外,吃點心、嗑瓜子,無時無刻都在進食。人一直處在飽腹狀態,身體就會不斷分泌胰島素。只讓身體分泌胰島素也是過猶不及,空腹才有機會分泌升糖素。因此夏天食慾不佳不用過度擔心,以為一定要定時、定量;其實身體會自動平衡。」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