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飲食教育在欠缺法源及高層單位的政策指導下,由民間團體或各學校自行發展。雖然民間能量豐沛,仍缺乏統整和貫徹的教材和教學目標規劃,政府應加緊腳步,彙整地方經驗,整訂出相關對策。
新冠疫情轉趨嚴峻,儘管出口受惠國際經濟復甦維持成長,但內需型各行業均陷入愁雲慘霧,政府也推出新一波紓困,不過,就在經濟面臨困境之際,市場卻擔憂通膨可能失去控制。這種內冷外熱的情形,使央行的政策備受考驗。
要真正改善台灣的食安體質,必需要從「管理」著手,讓整個供應鏈透明化。食品履歷、生產地圖、查廠,三管齊下護食安,深化供應鏈風險管控。
根據國際《兒科醫學期刊》刊載的研究發現,時間未必可以沖淡一切,霸凌仍可能在日後產生負面健康效應。中小學曾被霸凌者,可能引發日後憂鬱傾向,因此中小學和大學都曾被霸凌者,應列為高關懷族群。
新加坡最為國際讚譽的,就是他們研發的「新生水」。新生水的來源是家庭污水,透過高科技以「過濾雜質、反向逆滲透、紫外線消毒」等3層處理後產生,水質標準遠超過國際糧農組織(FAO)訂定的安全標準,主要使用於植物灌溉及工商業用途,只有極小部分作為飲用水。
長期以來,台灣缺乏一座真正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我們期許台灣未來鐵道博物館規劃,能落實科技、歷史、文化三面向作為國家級鐵道博物館定位。除了鐵道之外,像是公路、海運、航空等各種不同的交通史,都能一併納入。
將霸凌相關對象概略地分為霸凌者、被霸凌者與旁觀者,分別可對應到長青動畫《哆啦A 夢》中的胖虎、大雄與小夫,其中小夫又可分為小嘍囉型、會鼓譟起鬨的「顯性小夫」,和在一旁默不作聲的「隱性小夫」。
MP4取代CD,網路串流音樂取代MP4,這種一代淘汰一代的演變進程,是否也可比擬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關係?2021年因新冠疫情攪局,台北國際書展臨時轉型為Online形式,紙本書是否會被淘汰?還是會如黑膠唱片一般,成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傳世經典?
感恩懺悔、反省告解,都是屬於內心深化的教育。如果能將這些精神融入品格教育的課程,讓孩子從小接受培養,其所匯聚的潛移默化力量,是非常可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