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頂嘴 父母如何接招?

孩子愛頂嘴 父母如何接招?

孩子會頂嘴,不一定代表愛忤逆,只是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有自我的思考模式,因此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反抗」,家長應該讓孩子說出想說的話,親子才有良好的溝通機會。

文、攝影/高毓霠 

3歲的婷婷喜歡在沙發上跳來跳去,媽媽跟她說了不可以,但她卻偏偏會愈跳愈起勁;7歲的皓皓愛看卡通,對於爸媽規定每天只能看1小時的電視,常常會賴皮或回嘴說:「班上其他同學都可以看2小時的卡通,為什麼我不可以?」,跟父母講話更是時常一言九「頂」;明明是好心提醒孩子多帶件衣服、交朋友要小心,但是讀國一的阿維卻總覺得媽媽很囉嗦,不是裝沒聽到,要不然就回嘴嫌媽媽煩! 

孩子頂嘴、唱反調,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在每個家庭中,但有些父母對此深感苦惱,不是無能為力,再不然就是發怒生氣,甚至打罵孩子,無形中也傷害了親子的感情。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反抗」,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愛頂嘴:叛逆的過程是在找自己

《親子天下》曾經做過網路問卷調查,找出台灣家長怨念排行榜的Top10。其中,「頂嘴」名列榜首,是最讓家長難以忍受的行為。

心理諮商師李如玉表示,換個角度看「頂嘴」,其實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表達自己對人事物不同的看法。

心理諮商師李如玉表示,換個角度看「頂嘴」,其實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表達自己對人事物不同的看法。

中崙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李如玉表示,孩子「頂嘴」的行為,之所以讓父母難以忍受,主要是因為當孩子年幼時,父母已習慣孩子單向接收訊息的模式,所以當孩子長大,發展出自主性,開始對父母的意見表達出不同的想法,或對命令產生質疑時,父母很容易感到不舒服,覺得孩子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順從。但「頂嘴」其實就是孩子有話要說,因為孩子覺得他們只是在陳述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頂嘴」所代表的是下對上的不敬或不順服,常出現在較具有權威性格的父母身上。若父母認為小孩應該服從父母的想法,不該有自己的意見,當孩子想表達意見就會被定義為「頂嘴」,很容易被駁回,久而久之,有些孩子會決定不再表達,因為表達無效,於是選擇壓抑。

李如玉進一步說明,選擇不表達的孩子分為2種,一種是凡事以父母的意見為意見,聽話但沒有自我主張,這類的孩子長大後也容易成為沒有聲音、沒有意見的人;另一種則是發展出陽奉陰違的行為模式,表面上順從,但私底下依自己的想法行事。

不過李如玉也提醒,較具權威性格的父母,習慣用命令或威脅式口吻管教孩子,更易使孩子出現跟父母唱反調的情形。另外像是對孩子過度嚴格的要求或缺乏彈性的規則,也會讓孩子更想反抗。像是有些「頂嘴」的孩子,面對他的表達得不到父母的傾聽和了解,往往在意見被駁回後仍會鍥而不捨,甚至發展出更情緒性的表達方式,導致父母覺得孩子態度不好,但是深究原因,其實孩子只是渴望自己的意見被父母傾聽。

再來,有些孩子是用頂嘴來反映心理上的問題。舉例來說,雙薪家庭的父母,工作太過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短少,若又缺乏適當溝通或討論,孩子不知道原因的受到冷落或忽略,會因而感到不安,而以頂嘴來反應心中感受,試圖引起大人較多的注意。面對這類隱藏在頂嘴背後的因素,父母都需要試著了解後,再採取適當的做法及處理。

因此,她認為,不妨換個角度看待「頂嘴」,當孩子有不同意見時,父母應該感到高興,這表示孩子逐漸長大,發展出自己對人事物的看法。就像成人也經常會有不同於父母的看法,但並不會定義自己在頂嘴,只是在表達不同的想法而已。

面對 3 大叛逆期 父母怎接招?

第 1 叛逆期:1~3 歲學步期

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會經歷叛逆期,但其實人生第一個最早的「叛逆期」,是1~3歲學步期。從孩子2歲前後,開始會表達「不要」之後,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開始叛逆,此時正值幼兒自我意識萌芽之際,他們開始以自我為中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會用反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主張。

父母可以這樣做:

「其實這是孩子邁向獨立個體的必經之途,當孩子搶著自己做選擇、下決定時,就是奠定責任感的重要關鍵」李如玉說,面對孩子漸漸發展自我概念時,父母不妨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允許孩子四處探索,滿足孩子「追求獨立」的心理需求。

第 2 叛逆期:5~7 歲準大人期

再來就是準備進入學齡階段5~7歲的孩子,此時的孩子開始接觸到幼稚園、小學,生活圈已經不再侷限於家裡,進入學校後學到很多知識,孩子會急於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開始要求獨立,會以自我為中心,行為上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不易妥協。

父母可以這樣做:

此時,父母要適度轉變對孩子的教養及互動模式。放棄「一言堂」或不聽就責罵的方式,試著與孩子商量或逐步將自主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但同時表明應遵守的規範,若孩子遇到問題或挫折時,可從旁引導協助孩子修正方向。

第 3 叛逆期:12~15 歲青少年時期

青春期是孩子尋求自我的關鍵期,此時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發育逐漸成熟,會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除了自尊心強也好面子,尤為明顯的是他們積極尋求同儕的支持。但不可諱言地,這時期的孩子也會面臨到許多誘惑與危險,舉凡抽菸、喝酒、網路成癮、早孕、犯罪等問題。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的角色是必須做好孩子堅實的後盾,從旁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協助,不要否定孩子,學會信任孩子能順利度過這個特別的時期,但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瞭,基於以上種種可能發生的危險,父母為什麼仍要對他有所規範。多以行動代替嘮叨,瑣事不要反覆提,才不會讓孩子感到不耐煩,反而跟父母愈來愈疏離。

父母冷靜以對 同步調適與成長

「父母之所以對孩子頂嘴難以接受,在於認為自己被挑戰的是面子問題,因此首先要避免的是自己及孩子情緒失控,像是透過轉移注意力或冷處理的方式,先避免衝突場面的發生,待情緒冷靜後再跟孩子溝通。」李如玉表示,父母的態度必須是溫和且堅定的,釐清孩子頂嘴、唱反調背後的感受與想法。

接著是設限三部曲:「同理、設限、選擇」,李如玉建議,父母要試著同理孩子的行為,但這並非表示贊同其行為,而是換個角度去理解,透過了解、接納、進一步打開引導、規範孩子的契機。

李如玉也提醒,父母應多用肯定描述代替否定、模糊的表達或命令句,譬如說「慢慢走」,取代「你不要跑」「你再跑來跑去試試看」這些命令式或雙重涵意的語句。

提供孩子有限的選擇權,讓孩子有「決定權在我」的形式上尊重,而非單方面的否定。所以當孩子嚷著要繼續看電視而不願洗澡時,要溫和堅定地問他「你要現在洗澡?還是5分鐘後再洗?」給孩子收心的時間,同時也把決定權交給了他。又或者孩子說好玩電腦的時限到了,仍未關機時,父母應避免站在遠處,隔空喊話嘮叨不休,而是跟他說時間到了,同時走到孩子身旁明確要求關機,用行動取代嘮叨。

李如玉強調,父母要與孩子共同成長,除了要以身作則外,學習聆聽孩子的需求,並引導孩子說出真實想法,調整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才能在良好互動下教養孩子。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