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三飛彈 台海安全最佳屏障

雄三飛彈 台海安全最佳屏障

Editors choice
雄三飛彈在技術上,已達到超音速2.5倍以上的飛行速度,而且它突破貼海飛行技術,完全匿蹤,雷達偵測不到。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射程遠,連金江艦這類型三級艦艇都能裝設,足以癱瘓數倍大的航空母艦,成為台海安全的最佳屏障。

文/鄧鎮銘、謝明媛

雄三飛彈誤射事件,加上之前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虐狗案,重創國軍形象,在國內民粹高張的氛圍下,軍方可說是已被媒體羞辱到尊嚴盡失的窘境。

近幾年來,政客與網民流行嘲諷痛罵國軍,往往無限上綱,將國軍印象與士氣打到低點。軍人肩負保家衛國重任,若長期處在沒有尊嚴的境遇,士氣一落千丈,如何能擔負衛護國家安全重任?

尤其南海仲裁結果將太平島貶抑為礁,並否定中國「九段線」主權,使得台灣也捲進愈演愈烈的南海爭議中;美日冀圖藉南海仲裁圍堵中國,南海周邊國家亦展開軍備競賽。後國際仲裁時代,南海實已陷入戰艦密布、劍拔弩張的場域。

不過,南海仲裁結果雖不利中國,但約束力卻窒礙難行。因為仲裁庭並不屬於《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範圍,美國自己也是採雙重標準,利己則接受、不利己便不遵行,這樣如何能要求中國接受?

南海之爭,實則為中美南海霸權之爭,是中美之爭,而非中越、中菲之爭;從菲國計畫邀請前總統羅慕斯為特使往訪北京,試圖以談判化解可能的衝突便可窺見。《紐約時報》也呼籲,中美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國際社會本無是非可言,有實力才可大聲說話。在如此詭譎多變的世氛之下,我們應保有一支可倚仗的軍隊,自不在話下。如今國軍應該痛定思痛、重振士氣,尤其維持嚴格訓練與嚴明紀律,更是軍隊的軍魂所在。

雄三誤射,精密端技術曝光

然而,飛彈誤射事件雖震驚國際,卻也意外使中科院獨步全球的科技武器研發技術,攤在世人眼前,令世界各國大為驚訝,原來台灣真實擁有如此精密的高端科技技術。

雄三飛彈此次因誤射而命中的目標,是在澎湖猶如滄海一粟的漁船。資料顯示,飛彈是從漁船船頭射入,貫穿船尾而出,而非從船身大面積進入,這絕對是接戰最小正面。當然,對於不幸死難的船長,國人都同感哀悼。

不過,雄三連漁船這麼小的目標,而且是接戰面積最小的正面,都能精準判讀,並遂行任務,顯然精準度已到達舉世皆驚的程度。這對國家防衛台海安全,絕對具有嚇阻意義。

雖然是武器,但它是保衛台海安全的防衛屏障,所以稱雄三飛彈是「台灣之光」亦不為過。本刊特別採訪前雄風計畫上校總工程師張誠博士,暢談這一枚世界第一的高科技武器,之所以獨步全球的艱辛發展過程,及其領先世界的相關技術。

雄風飛彈從一型、二型到三型,技術突破過程艱辛,雄三計畫差點終止,匿蹤設計終於獨步全球

雄風一型和二型都屬於次音速飛彈,兩者最大差異就在射程。為了解決射程問題,中科院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技術──脫節火箭,就是以加力器燃燒射出,先跑一段,以最佳的衝力克服地心引力,然後脫節,以另外一段火力續航。火箭脫節過程的熄火、脫節、點火,並維持飛彈的飛行穩定,看似簡單,卻是精密度極高的尖端技術。

雄二飛彈是以美國魚叉反艦飛彈的功能為目標發展的反艦飛彈系統,具有較好的電子反反制(ECCM)能力。(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玄史生)

雄二飛彈是以美國魚叉反艦飛彈的功能為目標發展的反艦飛彈系統,具有較好的電子反反制(ECCM)能力。(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玄史生)

雄一到雄三 科技大躍進

雄風二型同時增加了電子戰反制能力的提升,不但有雷達微波的追蹤功能,同時還加上紅外線追蹤。一般而言,反制飛彈攻擊,很少可以同時兩種干擾一起運作,因為這很可能會造成自己打自己。雄風二型在這方面已克服了技術,一方面提高攻擊的精準度,比一型要高出很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雄二飛彈電子戰反制能力。

到了雄風三型,技術上就有了更重大突破。首先,它是以超音速2.5倍(註)以上的速度飛行,這個技術非常困難,而且它突破貼海飛行技術,藉由海浪雜波的掩護,完全匿蹤,雷達偵測不到。同時它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射程遠,連金江艦這類型的三級艦艇都能裝設,足以癱瘓數倍大的航空母艦,成為台海安全的最佳屏障。

註:2.5倍音速>50公里/分鐘。例如從台北建國北路交流道上高速公路1分鐘後,就可從楊梅下交流道。

說到雄三飛彈計畫的研發,必須介紹雄風之父韓光渭博士。民國七○年代,雄風一型、二型還沒有研發成功的時候,韓博士便指示,要開始建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研製能量,期間歷經20年不斷失敗,研發過程備極艱辛。在民國八○年代末期,中科院不負眾望,最終這些高科技技術全部獲得突破。

民國九○年代初期,中共開始建制航空母艦(遼寧艦)之際,中科院接到指令,必須研製所謂的「航母殺手」,雄三飛彈的研發才從「展示確認階段」進入「全程發展階段」。2007年起,雄三飛彈進入「生產佈署階段」,此時中科院開始為中華民國海軍佈署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

「我覺得中科院最讓我引以為傲的就是,大家合作無間的精神,以及為了研發突破高科技武器技術不眠不休、不達目的絕不停止的氣勢。」張誠非常推崇中科院武器研發團隊的合作能量與奮鬥精神。

他舉出一個例子:記得有一次,在某項新武器驗收成果的演習上,國防部長受邀觀禮,結果那枚飛彈一發射出去就落海,「本來我們是請部長來驗收成果的,這下可糗大了」,就在大家都相當困窘的當下,只見中科院院長立刻趨前,向部長深深一鞠躬,當場致歉,一肩扛下所有責任。院長請部長不要苛責研發團隊,極力維護部屬,令大家動容。

「這就是負責任的表現,現在像這樣的長官可能已不多見。」張誠感慨地說。所以整個中科院,連院長都這樣一肩挑起責任,底下部屬當然個個卯足精神,全力達成任務,這就是團隊合作精神的展現。雄三飛彈能夠突破萬難,發展出獨步全球的科技技術,肩負起保家衛國重任,團隊精神是重要因素。

雄三計畫差點被停掉

很多的研發,如果在關鍵技術遇到基礎能力不足的時候,就只能花錢,必須要加碼投資,但是往往國家政策在這裡會卻步。其實有許多中科院重要的研發案,都是因為這種因素而被迫終止。因為在國家政策上,覺得不能再花錢,就必須停掉,受限於資金不足。但是精密技術研發至半途而放棄,確實可惜。

事實上,雄三計畫也差點被停掉,在民國八○年代末期,因為研發碰到瓶頸,不斷失敗。如果站在指導者立場,看到一個案子不斷失敗20年,一定會問,到底有沒有成功的機會?可是當時中科院上層並不氣餒,還是願意鼓勵支持,讓雄三計畫再繼續走下去。上層這樣支持的動力,實為雄三今日成功的重要養分。

張誠博士指出,投射式武器有兩個重要指標,第一是運動過程不可被攔截;以雄三為例,就是它的運動過程可以匿蹤,從開始飛行到鎖定目標,過程中不會被偵測攔截。第二是到達目標之後,它要能夠產生作用,這是屬於雄三武裝系統的部分;它可以在碰撞目標物後,不會立刻爆炸,而是穿透物體、深入核心後再爆炸,達到癱瘓敵人整個作戰系統的能力。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