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位家庭醫師嗎?

我需要一位家庭醫師嗎?

文/林麗文

當然要!每個人都需要有位專職的家庭醫師,他可以擔任你和醫學的橋樑,提供醫療資訊,給予治療上的建議。從你小時候的疫苗注射、健兒門診、青少年時期身心問題的輔導、結婚前的健康檢查、婚後的懷孕檢查、每年週期性的全身健康檢查。還有生病時的診斷治療、住院時的轉診及醫師轉介及病情解釋、資訊提供。

家庭醫師是最了解你身心健康的好朋友,假如你還沒有專屬的家庭醫師,不妨儘早找一位屬於你的家庭醫師。

家庭醫師就如同滅火器、急救箱一樣,是「平時必備、急時救命」,平時必須與家庭醫師密切溝通,讓家庭醫師了解你及家人的身心狀況、病史發展等,當你需要專業諮詢時,才能給予及時且適當的醫療照顧及建議。

選擇家庭醫師的10個準則

萬芳醫院家醫科醫師表示,如果家中本來就有熟識或固定的醫生,當然可以請他繼續當你的家庭醫生,不論是經過進修、考試取得家庭醫師資格,或是經由正統家庭醫師訓練出來的年輕專科醫師,都可能是合適的選擇。選擇時,有些條件可列入考慮:

準則1  年紀:
並不重要,年紀大小與能力不一定相關,只要覺得觀念可以溝通即可。

準則2  性別:
也不是重點,只要態度親切就好了。

準則3  地點:
不要離家裡太遠,最好在自己住的社區中,以免舟車往返、費時費力。

準則4  個性:
有耐性、能傾聽,專業而不高傲,能跟病人或家屬解釋、討論病情。想想這個醫生在與你談到生活、工作、飲食或其他狀況時,是不是很樂意聽你說、給你建議?如果是,表示這個醫生願意花時間了解你的身心狀況,當然值得你長期依靠。

準則5  學識:
要學養豐富,但不必是名醫,因為名醫不一定是良醫。一般而言,經過正統專科訓練的家庭醫生,因為接受過各科基本的醫學訓練,手邊往往有很多保健資料,常能提供日常保健新知、生病時的照顧方法等,可以讓全家人都受惠。

準則6  聯絡方便:
醫生願意接受電話的聯絡和請教,這樣在緊急情況下才有醫療諮詢的對象。

準則7  問診詳細:
有充足的時間詢問病情及詳細的身體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最適當的處置,只是短短問兩三句話就下診斷、開藥,可能不適合當做家庭醫生。

準則8  即時保健資料:
醫生要能不斷吸收新知,並把新的醫學資訊以衛教資料提供讓你取閱,並在看病時教你如何保健,這樣才能讓健康維護永遠走在時代的尖端,扮演稱職的家庭醫生角色。

準則9  和小孩相處融洽:
小孩看醫生時難免會哭鬧、不合作,如果能不顯得不耐或煩躁,並想辦法哄小孩,套出所要的病情資料並作完整檢查,必定可以和小孩建立好的關係,為小孩作最好的治療。

準則10  不恥下問:
醫生不是萬能,也有不精通的部分,對於沒有十分把握的病,不會不懂裝懂,硬充專家,反而會積極聯絡後援,請教專家,幫忙尋找合適的醫生、醫院做最完善的治療,不致延誤病情,錯過治療黃金時段。

如果你一時不知道從那兒找家庭醫師,不妨可以先從教學醫院(如:醫學院附設醫院)的家醫科開始找,或者問問親朋好友、鄰居,也許也可以給你中肯的意見。

醫生有很多型,每個人的就醫習慣也各不相同,費心找個「對眼」的家庭醫師,可以讓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多一個健康的守護者。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