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安全 被忽視的綠色危機

農糧安全 被忽視的綠色危機

全球糧食價格節節上漲,投資大亨羅傑斯(JimRogers)指出,未來投資黃金不如投資農業,攻讀商管碩士(MBA)不如主修農業。為何放眼台灣,卻是農村人口外移、農地消失的景況?你可曾想過,10到20年後,70%糧食依靠進口的台灣可能有錢也買不到糧?

文/黃馨儀
攝影/許乃寧、謝佑欣
資料提供/蔡培慧

物價飆上5年新高,讓消費者大喊吃不消。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月上漲1.61%,為近13個月來最高漲幅,主因是「食物類」漲幅明顯。

如果抓出米、麵粉、糖、沙拉油等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7項民生物資,年增率更高達6.26%,創下61個月來的最高漲幅紀錄。無怪乎婆婆媽媽即便上菜市場也要看緊荷包。

為什麼從前最便宜的糧食現在反而漲最兇?其實早在2008年,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便指出原因在於「輸入性通膨」。

台灣1966年前糧食自給率曾大於100%,不僅養得起島內每一張嘴,還可供外銷。然而自1985年經貿開放,90年代又先後遭遇對美開放市場及WTO衝擊後,自給率一路下滑,目前僅約31%。不僅敗給鄰近的日本(40%)、南韓(45%),更比不上同樣以小農為主的英國(70%)、德國(83%)、中國(95%)。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指出,台灣近7成的糧食來自美洲,進口最多為玉米、黃豆、小麥,每年各約450~500萬公噸、240萬公噸、100萬公噸。如此大量的農產品要橫越大平洋,運輸時勢必要使用石油,只要石油一貴、運費上漲,麵粉、沙拉油、連同吃穀豆長大的牛豬雞肉價格肯定急起直追,傷的自然是消費者的荷包。

石油高漲 當心有錢沒糧

糧食自給率低落,不僅讓身處「悶經濟」的台灣人無力對抗國際油糧價格上漲引發的「輸入性通膨」,更可怕的是,若石油價格繼續高漲,台灣將面臨「有錢也買不到糧」的危機。

據英國牛津大學預估,2023年既有油田的石油產量將只夠全球用量的一半;2030年石油價格將高達每桶200美元,是2010年的3倍。郭華仁表示,由於石油日漸減少,美洲已開始將農作物轉作為生質燃料,目前美國已經有40~50%的玉米被拿來提煉酒精,巴西也將大量農地轉植甘蔗。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7年便有超過1億噸的糧食被轉作生質燃料,使供應全球的穀物少了50%。當大量穀物被拿去「餵機器」,倒楣的就是台灣這種需要進口糧食的國家。

台灣糧食自給率

自1985年後,台灣糧食自給率一路走低,目前僅存30%~32%。

這並非危言聳聽,2008年的世界糧食危機殷鑑不遠。2007至2008年全球穀物產量增長5.7%,但價格不降反漲,便與「糧食能源化」脫不了關係。加上氣候異常日益頻仍,為確保糧食儲存量,2007年底包含俄國、印度、越南等18國相繼限制糧食出口,導致埃及、海地、塞內加爾、柬埔寨等13個糧食進口國,都傳出與糧食有關的暴動,2011年初的「阿拉伯之春」也因此觸發。台灣則是在2008年春天,見識到進口玉米價格從每公斤5元狂飆至11元的大暴衝。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