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汙染 建立在哭泣大地上的美麗

時尚汙染 建立在哭泣大地上的美麗

快時尚興起,過度消費與物質主義,讓衣服不再像過去被視為需要好好愛惜的珍品,而是用過即丟的拋棄式商品!目前國際二手衣市場接近飽和,大量舊衣只能被當作垃圾焚化,或被業者隨意棄置,對環境造成沉重負擔。

文/吳宥姍
攝影/顏志倫

時尚,過去是價格、品質與品味的象徵。但自2000年開始,快時尚(Fast Fashion)品牌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快速又廉價的生產模式,以及便利的網路購物,改變了人們看待衣服與對待衣服的方式。

過去服裝界一年僅春夏、秋冬兩次大型發表會,如今卻變成每週一次。服裝品牌秀結束後不到2個月,市場上就出現山寨版或類似商品;時尚業的新陳代謝加快,讓消費者為了跟上流行速度,必須添購更多衣服。

快時尚興起 全球二手衣大增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羅可容指出,從2000年開始,國際舊衣數量大增,經綠色和平組織比對後發現,正是快時尚品牌興起、快速展店的時間點,包括知名的H&M、Zara、Uniqlo、Forever 21…等等,這些品牌因為產量多,汰換的速度也快。

而目前舊衣回收再利用的情況,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樂觀。有些民眾認為自己放進舊衣回收箱的衣服,能夠幫助弱勢團體,但事實上,大部分都進入了全球二手衣貿易體系;業者僅挑選品質較好的舊衣,稱斤論兩地賣給二手衣出口商。

目前因為全球二手衣量大增,市場上已供過於求,但卻與回收業者所需要的品質存在落差;因為快時尚品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人穿得久,反倒希望消費者經常換新,所以品質、剪裁以及所選用的材料不見得耐穿。

英國二手衣協會會長曾說過,這類廉價的衣服會讓二手衣市場萎縮、甚至崩盤!現在回收的二手衣,與上一代相比,用料、剪裁都大不如前。

羅可容說:「目前國際二手衣大多運到馬來西亞或印度加工,再轉賣到非洲。非洲長期接收其他國家的二手衣物,已經嚴重影響本地的成衣產業,也增加自己國家的環境負擔。近年東非共同體國家已發表聯合聲明,要拒絕接受其他國家的二手衣。

當非洲國家漸漸不接收二手衣,出口二手衣的國家就必須再找其他方式處理。一部分可以重新紡紗,製成隔離材料,用於建築或隔熱材質;另一部分只能送進焚化爐焚化。據官方資料顯示,台灣約4成舊衣直接送焚化爐焚化;儘管如此,能消化的數量還是有限。」

廢衣處理與塑膠纖維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綠色和平組織的立場是:後端回收再處理是治標不治本,不能認為可以回收再處理,對環境就不會造成傷害;因為生產過量,以及現代衣服所使用的材質,本身就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目前成衣產業大量使用聚酯纖維材質,尤其是快時尚產業。聚酯纖維其實就是塑膠纖維,而台灣目前垃圾分類,是把廚餘和塑膠一起送進焚化爐燃燒,但因廚餘中有水分,很難完全燃燒,容易造成焚燒不完全的汙染。

加上近年國際二手衣市場飽和,台灣的舊衣面臨外銷困境,許多二手衣只能當成垃圾焚化。有些縣市焚化爐處理量原本就十分吃緊,無法再處理舊衣垃圾;也有業者不願做虧本生意,隨意將舊衣棄置於山區、海邊,汙染當地環境。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