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的健康效應

電磁波的健康效應

文/林基興(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

大自然裡有許多電磁現象,例如閃電、指南針、無線通訊;其背後是電磁波。

日常生活中較常用到、也需要注意的,大致上只有兩個安全規範值:一是電線與電器的「磁場」值,目前我國的安全規範值是833毫高斯(但世衛已在2010年更新為2000毫高斯)。二是人體暴露在基地台電磁波的「功率密度」,目前我國的安全規範值是在9億赫茲頻段時,每平方公分0.45毫瓦;在18億赫茲頻段為每平方公分0.9毫瓦。

國人若擔心電線的電磁波,則也該看看自家的家電用品磁場。英國國家輻射保護局(NRPB)與台電公布家電用品磁場(單位:毫高斯)如下表。

家電用品磁場一覽

許多民眾想知道:生活環境的磁場傷人嗎?

2002年,國際癌症研究署將極低頻(電力)磁場,歸為「懷疑致癌物(2B類)」,又說磁場強度超過3至4毫高斯,兒童罹患白血病的風險加倍。但國際癌症研究署的「上司」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在2007年發布第322號文件《暴露於極低頻電磁場》指出「極低頻電磁場和兒童白血病不相關聯」,理由是(1)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潛藏偏差,會削弱其研究證據的可信度;(2)無公認的生物物理機制可解釋電磁場與癌症發展的關係;(3)動物實驗結果,未能證實兩者關聯。因而,世衛的結論為「權衡整體的證據,不足以將兒童白血病和極低頻電磁場關聯」。

另外,該文件聲明支持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標準(2000毫高斯),則民眾何須擔心4毫高斯這麼低的劑量?因劑量愈高致病風險愈大,但至今並沒顯示量測的磁場和致癌之間,存在統計顯著的劑量與致病關係,這是大多數科學家不信任「電力線致癌」的主因。其次,根據生物物理學,人體自產電流遠大於外界影響,要說電力電磁場危害健康,實在不可思議。

199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報告《暴露於住宅電磁場可能的健康效應》,其結論是:「並沒有證據顯示極低頻電磁場對人體健康有害」。白血病明顯地和年齡有關:發生率在1歲時偏低,2~3歲時達最高峰,7~8歲則低到水平線附近;此種明顯的年齡關係,咸認為白血病是感染源所致,來自特定但未明的感染物,或出生後各式感染的總結。本世紀以來,每人平均耗電量劇增(近50年來約增20倍,暴露於電線和家電等的電磁場也約增20倍),若會致癌,應可看到兒童白血病的盛行,但實際上,沒證據顯示此情況。

1997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宣布其研究結果:「任何白血病和電線電磁場之間關聯都太微弱,無法察覺,也無須擔憂。」

至於手機與基地台所產生的電磁波是否導致人體負面健康影響?

世衛2006年第304號文件聲明:基地台電磁波暴露值,在國際暴露標準值的10萬分之2到百分之2之間。媒體或部分零星報導指出,在行動電話基地台附近有多人罹患癌症,但癌症在任何人群的分布都呈不均勻的現象。由於基地台分布極廣,在基地台附近有多人罹患癌症很可能只是巧合。除此之外,報導的癌症患者通常罹患多種不同癌症,並無共通特性,因此基地台及無線科技不太可能是癌症的共通成因。無可靠之科學證據顯示:基地台產生的電磁波導致人體負面健康影響。

2011年5月31日,國際癌症研究署宣布,將手機射頻電磁場歸類為「懷疑致癌物(2B類)」。但不到一個月(6月22日),該署上司世衛發布第193文件《電磁場與公眾健康:手機》指出,「到目前為止,沒有證實使用手機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2013年,世衛發布《手機與基地台有何健康風險?》指出,一些科學家所提手機的健康影響,包括腦活動、睡眠模式等,效應均甚微小,不具明顯的效應。2015年世衛聲明:「目前的證據沒有確認低強度(低於當前的國際安全標準)電磁場的照射,會有任何不良的健康後果。」

使用手機時間VS.腦癌罹患率

手機電磁波可能致癌嗎?美國人使用手機日多,但腦瘤人數稍減。(圖片來源: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電磁安全主席)

手機與基地台的電磁波能量太弱,只有光的30萬分之1,無法傷到DNA。

2002年,美國食物與藥物檢驗局和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聲明:「基地台輻射量數千倍遠低於安全標準。」2000年,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聲明:「基地台射頻功率遠低於標準量,對於包括老人、孕婦、孩童在內的民眾均是安全的。」

使用手機「分心」會傷人,2013年,世衛發布《手機與基地台有何健康風險?》指出,開車時使用手機(無論是手持或免持手機),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可增3到4倍。

不要害怕手機鈴響時的電磁波,當時稍高功率電磁波只有幾毫秒,但也遠低於標準,不必在接聽之初將手機拿得遠遠的,知道手機運作原理之後,就知那麼做會有點可笑。

手機在快沒電時,並不會發出更強功率,因為那種設計只會加速耗電,業界和使用者也不會喜歡,何況並無那種科學事實。

使用手機時,臉會感到發熱是因為手機電池所產生的傳導熱,另一原因是手機阻擋空氣導致不對流引起。有人擔心手機會將腦燒熟,美國物理學會公共資訊主任說:「太陽照進我大腦的熱能,遠大於手機。」

手機距離基地台愈遠,訊號愈差,手機的發射功率就會變大,電磁波就會愈強。因此,基地台被拆的結果,就是手機訊號變差,將導致手機電磁波更大。所以,中小學附近不准建設基地台,只是使得其學生所受的電磁波愈強,反對者以為拆台可護衛學生,其實適得其反。這是反科技者不解科技而致反效果的範例。

居家環境的電磁波,在國際規範下並不傷人。至於福祉,在無線通信上,舉凡找人、救難、驗證資訊等,也是造福人群;例如1996年,婦運名人彭婉如搭計程車遇害,若她在車上曾以手機通知家人「車號、司機姓名」,則應不會遭禍;手機基地台的風險與福祉相較,實在微不足道。

有少數人暴露於電磁波,宣稱引起失眠、腹痛等「電磁波過敏症」,世衛於2005年發布第296號報告說明,無科學證據證明這些症狀與電磁波有關聯;其實它是身心交感的範例:「一旦上心頭,就難下心頭,於是心神不寧到影響身體健康」。民眾受到誤導時,一有病痛就歸罪於電線電磁場,不尋求醫療找出正確原因,反而會傷到自己。就如醫學上「反安慰劑(nocebo)」可讓人憂慮成病;生活在錯誤認知的陰影下,傷害身心頗大。

人生充滿風險,安全是個無盡的連續觀念,並無絕對安全。某事的福祉多於風險時,就可接受或容忍其殘餘風險。每人經常在盤算福祉與風險,例如風雨天出門與否?科學可證明有風險,但不能證明絕無風險,這是世衛等公信組織聲明「至今並無有害證據」之因。公信者有一分證據,講一分話。

國內外一些人宣稱電磁波有害,但其「證據權重」比得上世衛與美國國家科學院等嗎?國人自應有明智決定,而非受到誤導,或甚積憂成疾。

編按:

  • 本刊2019年3月號第168期【社會與環境】專題報導「電磁波無所不在」一文刊出後,讀者林基興提出不同看法,本刊來函照登,期使專家學者正反意見公平呈現,俾使廣大讀者審酌參考。
  • 本文為讀者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