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合作 共建食物銀行聯網

官民合作 共建食物銀行聯網

文、攝影/謝明媛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臺中市紅十字會

世界上最早的食物銀行是「聖瑪莉食物銀行」,它是1967年由美國人John van henzel 所創辦。但在歐洲,並非每個國家都需要食物銀行,因為有些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很完善,就不用設立食物銀行;不過美國約有15%的社會福利是來自食物銀行。

至於亞洲,除了台灣,還有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國,都設有食物銀行,在這些亞洲國家中,社團法人臺中市紅十字會前總幹事陳玠甫認為,韓國的食物銀行做得最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韓國曾深受亞洲金融風暴所害,幾乎一蹶不起,為了要重振國力,韓國政府決定要透過企業來推動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

台灣約有7成社福邊緣戶,亟待食物銀行的幫助,才能三餐溫飽過難關。

「但韓國政府的做法並不是要企業作捐贈,而是強調『食物銀行』的觀念 ─ 把多餘的物資捐出來。所以我認為韓國是亞洲國家中做得最好的,因為他們是真正落實食物銀行的精神。」

日本還特別邀請韓國共同舉辦「食物銀行高峰會」,目的就是要向他們取經。陳玠甫表示,推動食物銀行,政府的角色很重要;世界食物銀行總裁Jeffery D.Klein也說,政府只要輕輕推一把,民間的食物銀行就能走得更快、更遠。韓國的食物銀行之所以成功,就是由政府帶頭推動;當然他們在其他方面的建置也相當完備。

另外像香港也辦得不錯,他們是由政府每年撥款給5、6家機構,責成這些機搆去推動食物銀行。

至於台灣,目前是以台中市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最具代表性,像「台中愛心食物銀行」就是一個成功版本。陳玠甫說,「在國外,這種官民結合的版本是最容易成功的。雖然台灣政府不能對外進行募款或募物資,但民間可以,所以這種合作模式最容易成功。」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