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與數位化的未來新社會

經濟全球化與數位化的未來新社會

文/黃兆仁博士(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

全球主要國家與經濟體都全力投入工業4.0的產業政策,各國社會與經濟活動也因為人工智慧、互聯網、雲端科技、大數據及5G等數位科技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及消費模式。

上述數位科技及自動化技術的突飛猛進,改變了傳統生產供應的關係,從以前的線性關係(上游廠商─中游廠商─下游廠商),轉換成供給與需求的循環回饋關係(廠商─廠商─消費者),這意謂當今的生產系統與經濟體系正在發生演化與改變,任何的創新與市場發展都要以包容性、協力性、共創性、共享性及共發性,來邀集同業及異業的利害關係人,參與開放式平台的協合共創,期以新技術與新服務,快速地參與市場再分配的新商機。

作法上,開放式平台的利害關係人,可以根據不同的產業課題,進行變形蟲式的配套組合,所以未來的生產與服務會出現動態式關係,即前述所提到的循環回饋關係。這樣的改變,也促使企業決策者與生態系成員需要更精緻性的思考與後續行動,以維持永續性企業成長與創新研發動能。

經濟全球化與數位化發展的挑戰

然而,全球經濟與技術的快速改變,也使得政府、企業、勞工必須思考因應變動中的社會與產業關係,找到建立更公平社會的途徑。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及高科技的集中化,已產生分配不公平及發展傾斜的現象,許多國家及社會出現了貧富階層的極化關係、產業轉型與數位落差的課題、自動化生產替代勞工等問題。

全球社會出現以上情形有幾項原因:1.技術的改變已將中產階級「空洞化」,也就是技術替代了人力。2.企業生產力的提高,並沒有轉化到大量勞力的薪資水平上。3.勞動職場的路徑變得更加流動性,勞動條件對勞工變得更加謹慎小心。4.許多產業因為沒有跟上數位科技的發展,而出現競爭力弱化現象,最後退出市場。

上述所言,都是「經濟全球化與數位化」所造成的結果,這也使得全球從事「低階技術」的勞工,在當今工業4.0的時代更加惶惶不安。

相對地,如果從另一面向來觀察,當全球社會在面臨這些巨大挑戰時,也同步開啟了「機會之窗」,亦即國際社會的企業與勞工會思考如何「協作」與「合作」的途徑與方法,運用數位科技的便利性進行鏈結,也讓技能能力相對落後的企業及勞力,有接觸新技術學習的新契機,促進新技術擴散得更公平,更能惠及相關企業與勞工。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