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釋義(四)

楞嚴經釋義(四)

整理/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覺妙宗明
圖/李柏漢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
佛言:「處今何在?」
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裡,猶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語譯】

阿難被佛駁倒之後,對佛說:「世尊!照您所說的,『心』不見身內的一切,就證明『心』不在內;但是『身』與『心』能同時知道,彼此不相離,又證明『心』是不在外的!我現在有另一個想法,『心』可能在某一個地方吧!」

佛陀問阿難:「在什麼地方?」

阿難說:「這個能了能知的『心』,既然不知體內的一切,卻能看見體外的東西,我想它一定潛伏在眼根裡面。為什麼呢?比如有人把透明的琉璃鏡放在雙眼之前,卻不障礙眼的視覺,是因為『心』潛藏在眼根裡面;所以眼根一看到,『心』馬上就分別得出來。因此這個能覺、能了、能知的『心』,為什麼不見內呢?就是因為它藏在眼根裡面。可是又為什麼能見外呢?那是因為眼根並不障礙『心』的緣故!」

【解說】

阿難知「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那一定是潛伏在人的生理感官的神經根裡。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