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鳥返鄉養出健康蝦 「好蝦囧男社」鮮度質優令人驚嘆

漂鳥返鄉養出健康蝦 「好蝦囧男社」鮮度質優令人驚嘆

位於雲林縣口湖鄉的「好蝦囧男社」,由8 位七年級生共同創立,採海水養殖、生態混養的方式,出產健康的魚、蝦、貝類,生產銷售之外,兼營觀光教育,希望翻轉養殖業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污名,並且扭轉農業地位,改變產業結構,讓更多身在異鄉的農村子弟能返鄉樂業安居。

文/陳昊安
攝影/蔡慶祥

客運駛進雲林縣,處處可見稻田及低矮的房舍,紅磚黑瓦,古意盎然,然而許多已傾頹,從崩塌的一角可窺見豬舍的格局,若在屋旁找到高大的飼料儲存槽便八九不離十了。

雲林是台灣的農業大縣,堪稱台灣的「糧倉」和「糖都」,養殖業亦是全台聞名,歷經多次大小水患以及口蹄疫風暴,至今仍有逾4成比例的農業從業人口,但家庭可支配所得卻在全台倒數之列,人口外流嚴重,這件事看在8位七年級生的眼裡,對家鄉的關懷以及返鄉的渴望,使他們下定決心投入養殖漁業。

生態混養 「魚吃剩的就是人吃的」

2010年,李富正和7個死黨各出資20萬元,幾乎掏光了口袋,成立「好蝦囧男社」。起初他們在廢豬舍裡,以幾口大型塑膠儲水桶鋪設引水水管,加裝吸出排泄物的空氣機,就這麼養起蝦苗,期望室內養殖能避開風雨、鳥類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但後來發現天候變化帶來的損害遠不及病害,要使養殖水產健康就必須要有更健康,也就是更趨近自然的環境。

現在好蝦囧男社採海水養殖、生態混養的方式,飼料是天然魚漿,偶爾佐以少量人工餌料。李富正說:「生態養殖不用想得太複雜,原本大自然中的環境是什麼樣子,就盡量做到符合原本的樣子。依照生物金字塔,貝類、蝦、魚適量養殖,提供少量多樣的環境,物競天擇,魚吃剩的(蝦)就是人吃的。」此外,位於生物金字塔底層的文蛤對環境相當敏感,一旦狀況有異或施藥會即時反應,因此與文蛤混養的魚蝦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養蝦週期分為放苗期、養殖期和產期。3~5月是放苗期,等待養水,讓藻類、菌類進行作用,一些小魚會隨海水引進來,牠們的糞便也是很好的養分,等藻相穩定便可放入蝦苗,蝦苗極小,除臟器外呈透明,藻類也提供蝦脫殼時的遮蔽。

5~11月是最忙碌的時期,每天餵養4次,就像餵小朋友喝奶,同時得觀察魚塭,檢視損傷或疾病傳染狀況,每週採樣至台西水試所檢測水質;9月至隔年3月是產期,中秋過後可開始收穫,有的蝦成長較快,好比小孩子,「平平16歲,高矮胖瘦差真多」,一直到農曆年清池。3月進行整池、晒池,用茶粕或蚵殼粉等天然鹼性物質調整蝦塘的酸鹼度,才能繼續下一輪的養殖。

整個蝦塘占八分地( 約2,400坪),分別進行養殖生產及水質淨化,因生物鏈完整,水資源可循環利用,不需經常換水,更不需抽水,偌大的蝦塘連水車都不一定需要啟動,因為低密度養殖,藻類行光合作用已提供充分的氧氣,「可以說是蝦子的豪宅啦!」李富正說。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