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融合教育配套不到位

普特融合教育配套不到位

文/謝璦竹

已實施30多年的融合教育突然出現在一般民眾眼前。台北市一名特教生月前在教室毆打老師,引發各界關注普通生、特教生同在一班的「融合式教育政策」。與此同時,台北市某公立明星國小特教生John(化名)因疑似遭到霸凌,差點跳樓,這則沒有受到太大關注的新聞則凸顯出,融合教育另一個面向的問題。

為避免特教生被標籤化,融合教育已成為國際趨勢,台灣也從1990年代開始實施。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目前96%身心障礙學生進入普通班級,「普特融合」是常態,只有極少數中重度智能障礙的孩子單獨上特教班或特教學校,以高雄市來說,必須智商在55以下,且還需要家長同意。

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普通教育環境中一起生活與學習,源於1960年代自北歐傳入歐美各國的「正常化原則」。此原則訴求社會拋棄隔離措施,積極提供身心障礙者普遍的社會互動及經驗。

不過,融合教育實施以來,一直有檢討的聲浪,對一般生的家長來說,他們擔心特教生會拖累自己孩子的學習;對特教生的家長來說,也多少憂慮孩子被霸凌;而對老師來說,普特融合上課的難度大幅加大,尤其在有升學壓力的情況下,常常很難兼顧。

《特殊教育法》中,所規範的身心障礙分為13種,另外,資賦優異也屬於《特教法》規範的範圍,另分為6種。而兼具身障與資優者,則為雙殊生。目前全台高中以下(含)身心障礙特教生超過11萬人。

如前述新聞中,疑遭霸凌的北市明星國小特教生John,就屬於兼有情緒障礙、自閉(亞斯伯格症)以及數理資優的「身障資優生」。高雄市光華國中特教老師賴玫吟說,這類資優生的教育引導,會比單純資優生更加複雜、困難。在師範教育的特教學分,也沒有針對雙殊生的類別,「大學時就按障別分流分組了。」

融合教育的實施方式是平常課程與一般生融合上課,但依照特教生的個別需求,另外由特教老師上課,通常是利用午餐時間或自由學習時間。另外,若課堂上發生狀況,老師也可以隨時請特教老師支援,將孩子帶開學習。不過,每位老師的處理方式不同,如前述發生衝突的情形,恐怕也並非少見。

緊密的普特、親師合作

「融合教育是潮流所趨,但配套措施都沒有到位,特教與資源班老師就是盡量提供最好的服務。」高雄市大寮國中資料組組長王文應無奈地說,現在的政策就是零拒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因此也愈來愈「融合」。

上述情緒障礙的特教生毆打老師爆出新聞後,教育部檢討表示,班級內每安置1名身心障礙學生,縣市主管機關應評估減少該班人數1到3人。另外,教育部也承諾,今(2024)年起,4年內增加特教助理員1,600位。但據了解,情緒障礙生不包含在內。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